APP下载

由“金牌至上”到“金牌之上”: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嬗变原因探析

2020-12-17宋皓钟秉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重性社会结构社会心理

宋皓 钟秉枢

摘    要:近年来,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由“金牌至上”转变为“金牌之上”。这种观念的转变,存在2个方面的因果关联,即积极原因与消极原因。深入探究部分中国人金牌观嬗变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防范社会意识转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促进部分中国人形成积极的竞技体育金牌观,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思想动能。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嬗变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受经济结构调整、政治引领、社会思想文化的各方面变化的双重作用的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分析这种社会心理嬗变的驱动机制。对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金牌意识的淡化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如何避免其对竞技体育产生负面作用,并培育部分中国人的金牌观向积极方面转变,这将是当前中国体育和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竞技体育;金牌观;双重性;经济结构;社会思想文化

中图分类号:G 80-05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me Chinese peoples mentality of gold medal in competitive sports has changed from “gold medal first” to “above gold medal”.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factors and negative factors in the change of this mentality.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volution of some Chinese peoples mentality of gold medal is conducive to preventing the risks that may aris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peoples positive mentality of gold medal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roviding ideological momentum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cau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volution of some Chinese peoples mentality of gold medal in competitive sport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some peoples view of the gold medal in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political guidance and the dual role of the changes in social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weakening of Chinese peoples mentality of gold medal in competitive sports. However, how to avoid its negative effect o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o cultivate the Chinese peoples view of gold medal to the positive aspect will be a new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Keywords:social structure; social mentality; competitive sports; gold medal; dual role;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ideology

社會心理的培育和引导是中共中央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我国近年来出现了部分人淡化竞技体育夺冠的现象,即对竞技体育夺冠的认识发生了由“金牌至上”到“金牌之上”的转变,其中存在着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2个方面的因果关联。深入探究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嬗变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防范社会转型中可能产生的意识形态风险,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社会思想动能,有助于引导形成积极的竞技体育金牌观。

1   相关研究回溯

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金牌至上”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社会心理,其曾经一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而中国有关学者对“金牌至上”的社会心理的消极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直接主体的异化现象,并由此延伸到对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个人荣辱观等问题的探讨。其中,任海[3]提出,“金牌情结”如果未能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将十分有害;苏贵斌 等[4]以“朱建华因没能获得金牌, 家中窗玻璃被砸”等为例引出了观众对中国竞技体育夺冠异化心态的分析;韩凤月 等[5]认为,一些中国人从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在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中夺冠而获得自信。万晓红[6]、龚茂富[7]分别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分析了竞技体育中“金牌至上”的社会心理。这些研究尽管有着现实针对性,但也确实体现出了特定历史阶段部分中国人在竞技体育金牌观上存在的一些现象。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中,社会意识变化的特点又影响了这一时期部分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变化。实际上,近年来的一些新闻媒体的部分发文中所剖析的中国人对竞技体育的“金牌至上”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即对竞技体育金牌价值的淡化(见表1)。对此,一些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例如:王协强[8]、赵凌[9]、胡伊林[10]、陈亭汝 等[11]都颇有见解。竞技体育金牌意识淡化是一种新现象,已有的研究對竞技体育金牌观所体现的社会心理进行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2]因此,用历史唯物史观理论分析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金牌观嬗变的现象,将有助于深化对该现象的认识。

2   理论分析框架

竞技体育金牌观体现的是多数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而社会意识又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人们在自身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21]591普列汉诺夫曾提出过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22],其中包括:“1)生产力状况;2)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3)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制度;4)一部分由经济所直接决定的,一部分由基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5)体现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由此,笔者认为,社会宏观结构是经济、政治和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

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3],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表明了社会心理的决定因素,即经济与政治的共同作用。然而,社会心理不仅会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同时也必然要经受社会意识中具有能动性的较深层次的思想体系所产生的反作用的影响。基于此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将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嬗变的原因归结为如下几点:其一,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相应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24]。而经济结构变化对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影响。其二,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变化与我国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受现有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有关。其三,上层建筑中具有规制性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即价值观影响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同时,以上每个层面的作用都在不断变化,而其在变化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双重性(积极性和消极性)特点决定了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夺冠的社会心理和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多元化。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3   经济结构变化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影响

经济结构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经济结构变化对人的社会心理会产生影响。在生产力发展的每一个新阶段中将人们在其社会生活实践中置于新的生产关系中,这个新的生产关系与旧的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这个新的从未有过的情况会反映于人的心理上[25]。基于此,从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变化的影响机制而言,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其具有先决意义。

3.1  经济结构变化中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6]。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适应并作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而中国人的价值观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改变[21]50-51。因此,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的改善,也使得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1.1  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文化自信重塑了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在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夺冠成为了体现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举国体制”优越性的途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中国人树立起了文化自信,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也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正在不断增强,而部分中国人对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的期望出现了淡化意识。这也意味着中国体育代表队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夺冠彰显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作用可以被其他方面的成就所转化。

从竞技体育的微观层面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当前,一方面,在奥运会传统竞赛项目中,中国运动员在优势竞赛项目上发挥较为稳定,中国的优势竞赛项目为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夺冠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奥运会传统竞赛项目中,中国的非优势竞赛项目乃至非奥运会竞赛项目取得惊人成绩也逐步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现象,例如,丁俊晖、柯洁、张伟丽等非奥运会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这种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的关注和参与视角发生了变化,部分中国人转向了收看体育赛事和消费体育用品,这表明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的认知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的金牌数量尽管不是决定部分中国人是否关注某项体育赛事的主要原因,但其确实会影响中国一些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 3.1.2  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了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夺冠的预期

从经济结构调整而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能从各方面集中力量推进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开展,这一时期的“举国体制”使得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竞技体育成绩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制度自信。但我国对竞技体育的大量财政资金投入也使得部分中国人将自身界定为“金牌”投资人的角色。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中国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而竞技体育单项发展逐渐与中国的一些学校、体育协会乃至社会力量产生了深度的融合,中国竞技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愈发多元化。这也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产生了影响,从而使其发展为更加平和的竞技体育金牌观。

3.2  经济结构转型中的竞技体育消极金牌观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但以社会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既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风险。

3.2.1  社会资本逐利行为下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庸俗化风险加剧

在奥运会竞赛项目中,中国的优势竞赛项目较为集中,加之竞技体育运动员“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决定了冠军运动员的单一性和稀缺性。尤其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某些由社会资本投资的媒体便通过炒作世界冠军运动员的新闻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社会资本的推动下,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非奥运会项目世界冠军运动员的话题通过媒体相继出现在社会公众眼前,其中不乏私生活等泄露个人隐私的新闻。这些新闻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些人的娱乐需求,但也足以使庸俗化的信息削弱了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金牌的关注度。

3.2.2  竞技体育不同诉求主体在思想碰撞中闪现的漠视竞技体育金牌观

在中国,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逐步凸显,以及职业体育的市场化发展,职业体育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也随之出现。中国职业体育的不同主体对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夺冠的诉求不同,而夺冠诉求不同的主体的竞技体育金牌观也不同。对于在国际体育赛事中未“夺冠”的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倡导“不以胜负论英雄,但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27]的积极进取的社会心理。但是,近年来中国有一些新闻媒体产生了 “反金牌论”“金牌无用论”的错误舆论导向。尽管这些错误新闻舆论曾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但不可否认,一方面传播这些错误新闻舆论的新闻媒体必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与之相应诉求主体价值观相同的受众;另一方面这些错误新闻舆论的传播也将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产生影响,从而致使其漠视竞技体育金牌价值和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4   政治引导与国际关系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影响

经济结构是决定社会心理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有历史事件都是不同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28]。而政治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集中体现。将竞技体育过度政治化是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金牌至上”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而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嬗变原因同样和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变迁有关。

4.1  政治引导中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

中国一定历史时期的政策能体现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例如,在《奥运争光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大量社会资源配置到了竞技体育中,在“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部分中国人基于此形成了错误认知,一度将关注国际体育赛事的视角局限在了狭隘的政治角逐中,从而形成了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金牌至上”的错误认识。

政治与竞技体育并非是割裂的关系。虽然政治与竞技体育在社会中有着各自遵循的规律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其本质上是相统一的。中国关于竞技体育的政策在影响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金牌的认识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4.1.1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协同发展使部分中国人在参与中体会竞技体育金牌的价值

竞技体育在自然性中的基本载体为个人或小部分人的体力与脑力的运用及比拼。然而,其社会性则更多地体现为在上层建筑中的目标、计划及任务。而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中。

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金牌的价值曾经一度出现过失衡评价,其症结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协同发展的政策供给不足。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事业是在物质基础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发展的,多数人参与体育的经济条件有限,大众体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部分中国人对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的价值缺乏应有的理性认识。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体育体制改革也在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从1995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09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从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到2016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再到2019年颁布实施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我国对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间接地、被动地参与体育转向了主动地感受与体验体育,由此,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也在发生转变。

4.1.2  通过政治主张引导竞技体育金牌观回归理性

竞技体育“金牌至上”的社会心理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中國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加强舆论引导,以引导中国人形成积极的、理性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尤其在奥运会中,树立夺取冠军和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同等重要的导向有利于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回归理性。例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冬奥会期间看望中国代表团时,就曾提到“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29]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或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或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或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27]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更是提出:“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30]

4.2  国际关系影响下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消极金牌观

一些西方政治势力对中国世界冠军运动员的诽谤是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消极金牌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出现了一些持有“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的西方势力的大肆攻击,以不实之言诽谤中国世界冠军运动员已经成为这些西方政治势力企图遏制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惯用伎俩。这些西方政治势力在政治言论上,一方面大肆指责中国将体育政治化,另一方面又将中国的世界冠军运动员推上政治舆论的风口浪尖。西方一些政治势力企图通过对中国个别世界冠军运动员的污蔑滋长国际社会的“反华”情绪。近年来,在国际体育赛场上,污辱中国国歌、在比赛期间公然分裂“一个中国”等超越竞技体育范畴而上升到政治攻击的卑劣行为时有发生。一些西方政治势力针对中国竞技体育成绩和中国世界冠军运动员蓄意制造的各种事端在一定程度会混淆或误导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金牌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形成竞技体育消极金牌观。

5   社会思想与社会文化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影响

文化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涵义,社会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的概念,即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31]。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

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在意识形态层面的体现[32]。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相适应。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多数人的普遍思想立场的体现,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两者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中国多数人的社会心理,并对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产生了影响。

5.1.1  集体主义思想影响下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金牌观的嬗变

在中国社会中,既遵循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准则,同时也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但是,曾出现过将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对立的社会思潮,受这一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中国人只将竞技体育金牌视作集体荣誉的集中体现,却未能认识到每名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所必须面对的压力,形成了以“金牌论运动员个人成败”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中的集体主义思想主张维护合法的、正当的个人利益,着力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更加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33],党和政府愈发重视参加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中国运动员的个人利益,对这些运动员的失利给予最大程度的安慰与鼓励。这正是中国社会文化中集体主义思想影响下,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形成的前提。

5.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形成的歷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和部分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机遇期焕发出了新的光芒,以及有了新的理论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理念也能够间接影响部分中国人对竞技体育金牌价值和作用的评价。例如,崇仁爱、重民本、尚和合等思想中就蕴涵着对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中国运动员失利时包容、拼搏时盛赞的社会心理。

5.2  社会文化层面中的竞技体育消极金牌观

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影响部分中国人竞技体育消极金牌观形成的重要思想因素。“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3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同时,既为世界创造了机遇,也为中国迎来了挑战。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多样化,同时也出现了多元价值观,中国社会文化中出现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亚文化。这在竞技体育方面的表现是,一些人主张竞技体育运动员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将体育与政治完全割裂。这些思想一方面夸大了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夺冠对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将竞技体育金牌对集体的价值虚无化,无视竞技体育金牌在集体偏好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培育中国人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

6   结束语

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由“金牌至上”到“金牌之上”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体现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迁。经济基础的变化是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源,经济发展具有的两面性直接决定了政治与社会文化变化的双重性。部分中国人对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夺冠”意识的淡化固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如何避免其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产生消极影响,及如何进一步培育中国人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这将是未来中国体育和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新挑战。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既包括对“夺冠”的高度渴望,也包括对失利的坦然接受;既包括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也包括杜绝对竞技体育金牌价值的错误认识。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多个方面分析部分中国人的竞技体育金牌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塑造中国人的竞技体育积极金牌观。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8.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8.

[3]  任海. 无限放大“金牌情结”十分有害[J]. 人民论坛,2008(15):16.

[4]  苏贵斌,徐飞. 竞技体育异化原因解析[J]. 体育学刊,2010,17(1):41.

[5]  韩凤月,解正伟,赵学伟,等. 中国民众“奥运金牌情结”的历史成因与现状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6):8.

[6]  万晓红. 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29.

[7]  龚茂富. 我国大众媒介体育传播异化现象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12.

[8]  王协强. 从里约奥运媒体受众调查看国人体育观的嬗变[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30.

[9]  赵凌. 浅析里约奥运会中“唯金牌论”淡化的现象[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4):13.

[10]  胡伊林. 从里约奥运会热点看国民体育观念的转变[J]. 辽宁体育科技,2017,39(2):1.

[11]  陈亭汝,张洁. 奥运“金牌至上”观念在我国的转变[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57.

[12]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N]. 人民日报,2020-01-16(1).

[13]  得失之心,为何轻了[N]. 人民日报,2016-08-10(11).

[14]  有一枚场外金牌叫大国心态[N]. 人民法院报,2016-08-14(2).

[15]  中国民众金牌情结正悄然变化[N]. 深圳特区报,2012-08-15(A16).

[16]  奥运金牌与成熟大国心态的养成[N]. 解放日报,2016-08-30(9).

[17]洪荒少女傅园慧意外走红,奥运表情包折射开放自信[EB/OL].(2016-08-12)[2020-03-12].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8

12/c40606-28630417.html.

[18]  喜见国人看淡“金牌GDP” [EB/OL].(2015-04-15)[2020-03-12].http://politics.rmlt.com.cn/2015/0415/382237.shtml.

[19]  互联网时代,我们以娱乐的姿态看奥运[EB/OL]. (2016-08-14)[2020-03-12]. https://www.sohu.com/a/110441479_467333.

[20]  奥运娱乐至上,国民心态悄然生变[EB/OL]. ( 2016-08-08)[2020-

03-12]. https://www.yicai.com/news/5058816.html.

[2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三联书店,1962:96.

[23]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4.

[2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7.

[25]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三联书店,1959:719.

[26]  李偉红,杨迅,姚大伟. 会见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N]. 人民日报,2017-12-01(1).

[27]  兰红光,张铎. 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表示: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N]. 人民日报,2016-08-26(1).

[28]  胡招祺. “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与反思:对恩格斯“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的理解[J]. 甘肃社会科学,2017(4):221.

[29]  姜赟. 赢得掌声的永远是“奋斗”[N]. 人民日报,2016-08-19(5).

[30]  杜一菲,李涛. 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N]. 人民日报,2019-02-01(01).

[31]  吴倬.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273.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551.

[33]  崔家新,池忠军.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演进历史与新时代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2019(11):59.

[34]  张洋,鞠鹏.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人民日报,2018-08-23(1).

[35]  李清崑.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85-186.

猜你喜欢

双重性社会结构社会心理
《风媒花》中镰原文雄的人物形象分析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哪些难题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