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线下社交能力现状及对策
2020-12-17陈烨琪朱长根
陈烨琪 朱长根
摘 要 社交能力作为个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项,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部分高职学生社交能力不足,无法适应毕业后的新环境、新角色。从高职学生社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手,对高职学生线下交往能力进行探索研究,并以学校和个人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线下社交能力提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交往能力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高职学生交往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社交能力作为个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项,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高职学生出于扩大交际圈、获取更多信息、塑造自我形象、倾诉或发泄情感等需求,他们认可社交尤其是线下社交对其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也希望能利用在校期间,培养和增强自身社交能力,提高对毕业后新环境、新角色的适应能力。但部分高职学生社交能力不足,對如何培养、提高自身社交能力感到十分困惑,也没有明确的方法。本文将从高职学生社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手,对高职学生线下交往能力进行探索研究,并从学校和个人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线下社交能力提出对策分析。
1高职学生社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过度依赖网络,存在社交恐惧感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已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极大比重:想找资料,有各类网上资料库;想和远方朋友聊天,通过各类社交软件;想买东西,有各类电商平台;饿了想吃东西,有各类外卖软件。这些网络平台在方便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无形之中使得高职学生对其产生了依赖性,降低了与人社交尤其是当面交流的能力。同时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高职学生更喜欢在具有掩护身份、出错成本较小的网络世界里社交,而不愿意在真实世界与他人互动。部分高职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害怕犯错误,在陌生人面前容易紧张,在公共场合缺乏表达自我的信心,这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对社交产生恐惧感,更愿意沉迷于网络世界。因此,部分高职学生社交能力逐渐下降,尤其是手机网络成瘾者,社交能力较弱。
1.2存在性格缺点,忽视社交能力培养
在小学、中学期间,父母和老师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培养。部分高职学生从其开始接受教育之初,受家庭、老师唯分数论英雄的影响,只重视文化课程,认为培养社交能力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业,结果进入高校这个相对小学、中学更加开放、更加接近社会的环境因缺乏社交能力而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而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的性格缺点如心胸狭隘、自私自利、没有集体观念等性格缺点在学校暴露得一览无余,还有部分高职学生自尊心过于强烈,认为自己本不应考入高职院校而刻意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打交道,认为自己和同学打成一片是非常没面子的事。
1.3缺乏社交技巧,社交圈较局限
与人沟通交流需要注意形象、仪表、语言、情绪等因素,但很多高职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常常不会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仪表等细节,沟通时的用语也存在比较随意、词不达意的情况,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在与人交流时不顾及对方感受,或口若悬河说个不停或情绪过于激动手舞足蹈。部分高职学生社交圈十分局限,进而出现以小圈子社交代替社交的情况。这些学生社交圈仅限于寝室或三五个关系较好同学,而与班级其他同学缺乏交流联系,长此以往不仅对学生个人不利,小团体盛行还会导致集体意识淡薄,甚至对整个班级造成不良影响。
2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线下社交能力
2.1从学生角度出发
2.1.1塑造有利于社交的性格
对高职学生而言,虽然多年养成的性格不容易改变,但并不是不能改变,只要有意识地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塑造自己,就会收到好的效果。首先要成为一个让人喜爱人。成为让人喜欢的人,一是要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性格,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整日愁眉苦脸、抑郁的人打交道;二是可以参加不同的活动,扩大交际圈;三是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幽默感。?其次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持友善态度,乐于接纳他人的性格和观点,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不可强求改变他人,而应乐于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让其他人更乐于与你相处。最后在和朋友相处时,要注意坚持原则,不可一味向朋友作出妥协,而应坚持朋友相交以互助为原则,在向朋友叙说感觉和想法时应注意彼此相交的深浅程度,以免出现尴尬局面。
2.1.2克服对社交的恐惧心理
没有人天生就擅长与人交际,所有社交技巧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逐渐摸索掌握的,高职学生要克服对社交的恐惧心理,首先要建立起信心,不要总认为与人交往是一件很困难得事情;其次要勇于尝试,在同学、老师面前出错总比进入社会在单位领导、同事面前出错要强,可以循序渐进地与他人分享自己得想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最后要在不断与人交往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改善自身不足,这样才能在与人的交往中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愿意与人交往。
2.1.3积极学习社交技巧
高职学生要积极学习社交技巧,一是要把握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平等、包容、互利、诚信、宽容,二是要重视自身形象,热情主动,待人真诚,尊重他人;三是要注意言语,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用合适的语言,切不可在正式场合过度幽默,也不能在与长辈、领导交谈时直呼其名或绰号,更不能在对方不开心的时候开对方的玩笑;四是要少看别人缺点,多看别人优点,如果一直盯着对方的缺点,会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戒备和疏远,但如果能发现对方优点,更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五是要懂得观察对方,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与对方产生共鸣,这样更容易找到共同点,促进双方关系。
2.1.4参与各类校内活动、实习,积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对高职学生而言,各类校内活动、校外实习,既是可以放松学习带来的紧张感,同时检验自身学习成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把自己推向他人的社交平台,如果一名高职学生不愿参与各类校内活动、校外实习,那不仅损失了许多检验自身学习成效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损失了许多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的机会。作为高职学生,要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增进同学友谊,参与校外实习、志愿者活动,积极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今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累宝贵的经验。
2.2从学校角度出发
2.2.1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区分虚拟与现实,认识线下社交重要性
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经常通过网络社交活动,在网上与人交往过程中一切顺利,线下社交理所当然与网上社交没有什么区别。而现实是,这些学生在与陌生人当面交流时,要么忽略形象、仪表,要么用词不准,将自身缺乏社交技巧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培养高职学生社交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虚拟与现实,认识线下社交的重要性,要通过具体案例、模拟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络社交的局限性和与线下社交的区别,重视学习线下社交技巧。
2.2.2加强心理干预,帮助高职学生建立线下社交信心
作为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因个人因素不愿与人社交或对社交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要针对具体原因加强心理疏导,如因内向而对社交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可先培养其在无人的地方大声表达,然后逐步扩展其听众,并适时给予鼓励,培养和建立其与人交往的信心;因家庭原因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要及时准确了解其家庭困难,尽可能帮助其家庭度过难关,同时要鼓励学生乐观积极面对困难,不能因困难而感觉低人一等,自暴自弃;对认为与同学打成一片是有损面子的学生,可以告知其如果班上同學都很优秀,那他也不会没有面子,并通过委任其为学习委员,创造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机会,逐步破除社交心理障碍。
2.2.3组织高职学生开展有助于线下社交的活动,锻炼高职学生社交能力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渴望开展社交活动、培养社交能力,以网络社交代替线下社交、小圈子社交等并非学生天生喜欢。既然学生有社交需求,作为学校便可以因势利导,除开展军训、运动会、联欢会等传统集体性活动外,还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工作实习、社区志愿者、拓展训练、旅游、参观、多人桌游等学生乐于参与的集体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树立集体意识,培养线下社交能力。
2.2.4开设社交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社交能力
高职学生对社交技巧有学习的需求,学校可以以选修课或讲座形式邀请社交礼仪专家来校开设社交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思想教育、性格培养、社交礼仪、语言技巧等,培养高职学生在进行社交时的内在素质、气质形象、规范用语,还可以进行设计模拟社交场合,让高职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场合下应该注意的各种细节,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成功率。
2.2.5将高职学生社交能力纳入期末考评、评先评优,鼓励高职学生培养社交能力
现有高校考评体制,更多的还是强调高职学生的专业成绩,对社交技巧这类综合素质能力的考评比重不大,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学生对社交能力尤其是线下社交能力的不重视。为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在评先评优中提高对高职学生的社交能力考评占比,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也可以将平时学生在课堂中的沟通表达能力作为期末考评的部分依据,以次鼓励学生培养和提升线下社交能力。
3结语
良好的交际能力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线下社交能力,学生是主体,但学校也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形成和谐共处、奋发向上的整体环境,帮助高职学生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充实生活、完善个性,实现人生价值。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手机网络成瘾对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17YB312。
参考文献
[1] 丁国萍.谈高职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5(01):22.
[2] 孙慧.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225.
[3] 陈燕.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247-248.
[4] 嵇天培.新时期高职院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7(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