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德育融合研究

2020-12-17罗锦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德育

摘 要 《中国制造2025》计划印发,标志着中国逐渐迈向制造业强国,而国家转型离不开人才助推。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德育教育等理念,在此种环境下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承担培养责任责无旁贷。本文此从“工匠精神”培育与德育概念及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存在不足及融合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培育 高职 “工匠精神”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敬业态度,通过该种精神培育,可以摆正学生思想意识,继承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现代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支持。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无疑可以为进一步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工匠精氛围创造优势条件。

1“工匠精神”培育与德育概念及意义

1.1德育内涵

德育主要指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达到修正学生行为目的,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美好的思想意识。德育教育内容主要涵盖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两方面。其中,思想教育相对比较抽象,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社会行为,进行渗透教育,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思想意识。而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行为评判与行为选择,通过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是非观念、道德观念等。

1.2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主要指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属于一种不断追求精致的工作理念。“工匠精神”涵盖了精致、创新、敬业、专注等众多内容。此概念中精致主要指将每种事情做到极致,力求将每项事情做得更好,每一个从业者更加专注于每道生产工序优化、每件产品质量提升,坚持一种优秀精益求精职业品质;创新指在坚持、执着、专注的同时需要追求变革、突破、创新,将“匠心”融入到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对工作质量精准要求同时,富有追求革新、追求突破的创新活力;敬业是指对自身工作一种热爱和敬畏,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尽职尽守的工作状态。敬业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专注指内心笃定对于细节追求的执着、耐心、坚持等精神,这种精神是工匠所必备品质,专注意味坚持、心无旁骛可以为产品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1.3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意义

通过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可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等,让学生在能力提升同时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通过科学系统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德育教育优势,积极推动学生思想水平提升。通过相应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树立爱岗敬业意识,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就业都可以更加专注、创新等,全面推动学生素养水平提升。其次,通过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中国制造 2025”战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支持,通过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可以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对接战略需要,推动战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2当前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存在不足分析

2.1融合教育形式不够创新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上存在教育手段不够创新的情况,使得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对学生吸引力不足,限制教育质量提升。具体表现如下:(1)校企合作深度不足。部分院校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将相关理论与师傅(企业实习过程中的)实践优势相融合,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很难切实体会相应职业精神,导致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效果比较一般,提升难度大。(2)实践类融合教育形式不够丰富多样。部分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上依旧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创新性实践课程与活动并不多,导致学生对相应精神理解比较浅显,限制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2.2融合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上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情况,导致学生与相应融合教育内容接触机会较少,影响了融合教育质量提升。首先,部分院校无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课程设置。极个别院校没设置相应德育或“工匠精神”职业精神教育课程,加上学生意识相对薄弱,直接导致学生平时与相关职业精神教育内容接触少,影响了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质量提升 。其次,部分学校过度重视就业目标教育。部分高职院校以就业目标为评判教育效果唯一指标,在教育中一味注重学生就业技能等培养,却忽略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导致部分学生空有专业技能但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明显不足,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2.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上存在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使得对二者融合教育效果把控存在一定偏差,影响了整体融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二者融合教育上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测评成绩,并没有从学生日常表现实际情况进行评判,使得对高职院校收集二者融合反馈难免存在偏差,影响二者融合教育质量提升。另外,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评价上还存在不合理“一刀切”评价标准,部分高校对学生只对学生道德表现进行观察,却缺乏相应考察结果针对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影响学生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

2.4融合教育队伍质量还不够高

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效果优劣与教师自身素养高低有很大关系,这里所說教师素养并不单单指教师学历高低,而是指教师教学经验、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魅力等综合素养。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高素质教育队伍不足,是限制二者融合教育质量提升重要因素。这种不足主要体现数量不足、素质不足两方面。

3当前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存在不足分析

3.1丰富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学形式,充分满足学生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二者融合教育质量提升。首先,加深校企合作,促进“双师”教育有效融合。学校可以加深与企业之间合作,通过模拟就业、岗位实习等方式,让教师与师傅共同参与到学生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应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深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为真实岗位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岗位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方便学生树立相应工匠精神。其次,充分利用多种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德育或者“工匠精神”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职业精神与道德理解等。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传统道德话剧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与道德理解。

3.2完善二者融合教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完善二者融合教育课程设置,为学生接触相应“工匠精神”与道德内容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二者教育质量提升。首先,根据当前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完善“工匠精神”、道德修养等选修与必修课程,为学生接触相应知识提供必要保障。在课程建设同时全校范围内加强德育与“工匠精神”宣传力度,提升学生意识,让学生自愿参与到相应德育与“工匠精神”教育活动之中,促进二者教育质量提升。其次,适当注重德育与“工匠精神”融合教育。高职院校要适当调整教学中就业目标侧重点,适当注重学生德育与“工匠精神”教育工作,以塑造专业技能水平过硬、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为目标,提升德育与“工匠精神”教育质量。

3.3从发展角度评价二者融合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上注重评价体系完善,以发展角度分析二者融合教育实际效果,确保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有效性,全面促进二者融合教育质量提升。首先,全面评价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在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评价上,除了关注学生日常表现与成绩外,还要注重学生纵向比对分析,分析学生从最初接受教育到教育之后变化情况,以发展眼观看待学生变化,以准确把握二者融合教育具体效果。其次,避免“一刀切”评价标准使用。在二者融合教育评价上,要以发展眼观看待问题,除了对学生当前、过去道德表现进行观察外,还要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变化、思想变化等,针对性评价每一位学生变化情况,真实准确分析教育效果。

3.4扩大融合教育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应激勵制度,适当引进高素质德育与“工匠精神”教育优秀教师,不断完善教育队伍,为学二者融合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可以完善相应教师引进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涌入院校,提升教育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德育融合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在二者融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不足入手制定针对性解决策略,全面提升德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二者融合教育上可以从制定丰富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完善二者融合教育课程设置、从发展角度评价二者融合教育效果、扩大融合教育队伍等路径,全面提升二者融合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罗锦丽,女,(1972.6—),汉族,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单位: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 梁辉良.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融合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3):105-106.

[2] 靳楠."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融合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7):117-118.

[3] 高娜,冯春艳."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培养方法初探[J].智库时代,2019,173(05):113-114.

[4] 尹秋花.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934(06):40-43.

[5] 肖海慧.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常州大学城5所高职院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9,704(04):103-10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