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针深刺廉泉穴治疗慢性咽炎验案1则

2020-12-17潘永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2期
关键词:廉泉任脉合谷

贾 慧 潘永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0193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属于上呼吸道炎症,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刺激性咳嗽等咽部不适症状。中医学将其归为“喉痹”的范畴[1]。《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本病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迁延,容易反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针刺治疗有疏经通络、活血行气的作用,对于本病有着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采用快针深刺廉泉穴治疗慢性咽炎1例,疗效显著,特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公司职员,2019年9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慢性咽炎病史4年,平素有咽部异物感,1周前晨起时自觉咽部疼痛,异物感加重,伴咽痒、咽干,干咳、痰少质稠。自行服用口含片,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近1个月来工作繁忙,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手足心热,时有头晕,耳鸣,无其他自觉症状。无家族遗传病史。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末次月经时间:2019年9月2日。查体可见咽部黏膜色红不肿,舌质红,苔薄白,少苔,脉细数。纳可,二便调。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中医诊断为喉痹,辨证考虑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治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针灸治疗主取廉泉穴,配双侧合谷、列缺、照海,具体操作如下:嘱患者仰靠坐位,抬下颌与水平面呈30°,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规格为0.30mm×75mm的一次性毫针针刺廉泉穴,针刺时首先与施术部位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20~25mm,待患者得气后,用食指抵住针柄,调整针尖方向与针体呈45°,向舌根方向缓慢深刺,深度为50~60mm,施以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泻法1min,以患者局部酸麻胀痛并向舌根放射为度,行针后不留针。选取0.25mm×40mm一次性毫针针刺其他穴位,合谷穴直刺0.5~1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min,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列缺穴向上斜刺0.3~0.5寸,施以平补平泻法,行针1min,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照海穴直刺0.5~1寸,施以提插捻转补法,行针1min,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针刺1次后,患者诉吞咽时感觉较针刺前顺畅,异物感减轻;连续针刺3日后患者诉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咽痛、咽痒、咽干较前亦有所缓解;连续针刺6日后患者诉咽部症状明显改善,咽痛、咽干及咽部异物感消失,偶有咽痒、干咳,无痰。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及患者对针刺的承受能力,治疗方案调整为每2日1次,又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诉咽部症状已经消失。嘱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劳逸结合,调整作息规律,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腥发食物。1周后患者复诊,咽部症状未再反复。

2 讨论

本病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细菌、病毒慢性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的慢性弥漫性炎症,病因多样,病理机制比较复杂。陈其冰等[2]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对慢性咽炎的研究文献,将慢性咽炎的病因归纳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A组链球菌为首的致病菌、肺炎支原体等)的感染及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鼻部分泌物对咽后壁黏膜的刺激,都可以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职业暴露(教师等)、咽喉反流和过敏性疾病;而对于有吸烟、饮酒、熬夜及嗜食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虽然临床显示这类人群慢性咽炎的患病率较高,但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可归为该病的诱因。在中医学中“喉痹”也有急慢性之分,起病急者多属肺胃热证,若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则渐渐转为“慢喉痹”,因个人体质差异,可有阴虚、气虚、阳虚、痰瘀等不同证型,其中以阴虚者最为常见[3]。

咽喉,即咽与喉的总称,为肺胃之系。喉在前,上通于鼻,与气道相接续,通于肺脏,为肺系所属;咽在后,上通于口,与食道相接续,贯于胃腑,为胃系所属。《黄帝内经》有“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的记载。咽喉是人体冲要,十二经脉除去足太阳膀胱经其余11条经脉皆循行经过咽喉,而在奇经八脉中除去督脉、带脉、阳维脉的其余5条经脉也循经咽喉。咽喉部位的疾病与肺、肝、脾胃、肾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本案患者自身情况,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咽炎病史,素体阴虚,加之近1个月来工作繁忙、作息不规律,极大耗伤阴气,肾水涸竭,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上灼咽喉,咽喉失于濡养,发为本病。《疡医大全》云:“肾水不能潮润喉咙,故其病也。”本病病位在咽喉,喉为肺之系,而肺为肾之母。《杂病源流犀烛》记载:“喉燥痛,水涸上炎,肺金受克也。”故本案患者为本虚标实之证,阴虚为本,热证为标。治疗当标本兼顾,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廉泉穴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体现了局部取穴原则。而廉泉穴又是任脉和阴维脉的交会穴,《素问·骨空论》言“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为“阴脉之海”,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故针刺任脉穴位可以调节一身阴经脉气。至于阴维脉,《难经·二十八难》言“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诸经者也。”《圣济总录》亦记载:“阴维则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其病与阳维同,其脉气所发者,阴维之,名曰筑宾,与足太阴会于腹哀及大横,……与任脉会于天突及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宛宛中,廉泉在舌本下,凡此阴维脉气所发,共十一穴”,由此可知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任脉和阴维脉同属奇经八脉,能够沟通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之间的联系,又能蓄积、渗灌十二经脉气血,协调阴阳。《难经·七十六难》提出“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快针深刺廉泉穴并施以泻法,可以清虚热,散郁结,激发阴经经气,生津液,改善咽部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清利咽喉的目的。特别提出针刺廉泉穴时要注意针刺角度,不可向下斜刺过深,以防伤及气管。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本案患者病位在咽喉,与肺、肾关系密切。《灵枢·经脉》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灵枢·经别》载:“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可见二者循行皆过咽喉。《圣济总录》云:“列缺二穴,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头指末筋骨罅中,手太阴络,别走阳明。……针入二分,留三呼,泻五吸即可,灸七壮。”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络手阳明大肠经,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故而针刺列缺穴能通行表里阴阳,清肺热,滋肺阴。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针灸大成》言:“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阴跷脉所生。……主咽干,心悲不乐,四肢懈惰……月水不调。”照海穴通于阴跷脉,能滋肾阴,降虚火。列缺与照海同为八脉交会穴,二者“主客相应”,配合治疗咽喉疾病,金水相生,表里同调,标本兼顾,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合谷穴,别名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亦经过咽喉,《灵枢·经别》提到“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主表属阳,能够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宣通气血。《针灸大成》云:“大肠主肺之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可刺手阳明大肠原,复刺手太阴肺经络。”故在本例病案中取用合谷穴配合列缺穴,加强宣肺之力。而在《四总穴歌》也提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合谷穴可主面口诸疾,为其特效穴。

现代医学治疗慢性咽炎时,依据其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慢性咽炎多采用口服或雾化吸入抗炎药物进行治疗;针对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则须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由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咽炎可口服抗组胺药物配合局部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由咽喉反流引起的慢性咽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于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引起的慢性咽炎可予以补充脂溶性和(或)水溶性维生素来治疗[4]。由此可见,现代医学治疗慢性咽炎时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其中雾化吸入能够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部,药物的吸收变得更加直接、迅速、充分,局部给药,用量少,起效快,但是长期应用抗生素等会造成咽喉局部菌群失调,由于慢性咽炎患者咽部的微生物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当某一菌群成为优势种群时,就会导致咽炎的发生[5]。针刺治疗理论基础丰富,运用针刺技术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鼓舞正气,提高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针刺治疗强调“得气感”,治疗关键在于针刺手法的运用,可以说针刺手法与疗效直接相关,其种类多样,作用不一,技巧性强,治疗范围广泛[6]。针刺治疗慢性咽炎,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及经络辨证确定患者的病位病性,并基于其自身病情及本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整体出发,疏通经络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标本兼顾,副作用少,临床具有很大优势。

猜你喜欢

廉泉任脉合谷
廉泉、吴芝瑛旧藏敦煌写经来源、真伪及流散考
任脉释名浅析*
探议廉泉穴※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合谷穴
对“任主胞胎”理论的思考
廉泉
浅谈尺胫针疗法中“痛位在任脉,取少阴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