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游戏我做主
——区域活动自主性探索实践

2020-12-17徐天元

好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整理玩具计划

文 徐天元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我的时间我做主

进入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意识。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进区牌,告知幼儿班级近期开设的各区域活动内容和“以磁条数代表进区域进行游戏的人数”的规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自主开展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各活动区域有人数限制,来园晚的幼儿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例如,小钱来晚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已经满员了。于是,小钱悄悄地拿下了檬檬的姓名贴,换上了自己的。檬檬正好看到这一幕,她问小钱:“你是不是也喜欢玩这个区角?我有一个好办法,你先玩别的游戏,玩到十点半的时候,我跟你交换,这样我们两个人就都能玩到这个游戏了。”

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不做过多干涉,而是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当游戏活动恰好处于幼儿“合适”的领域时,他们会尝试主动调整自己的时间,其内在兴趣会支持他们不断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幼儿不断超越自我并获得满足,既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又有助于他们深入探索,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我的计划我做主

游戏前的计划制定是为了培养幼儿活动的目的性、独立性和计划性而设计的一个环节。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本用来制定游戏计划的本子——《我的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幼儿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绘制的画面比较简单,只画自己独自在玩游戏;游戏计划中没有标注日期,没有标明所需的材料;总是不能及时制定计划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和幼儿一起探讨如何制定游戏计划,并采用“计划——游戏——再计划”的方式,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

在制定游戏计划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在游戏过程中,他们自主建立游戏规则,并能尝试遵守这些规则,当计划与现实不符的时候,能尝试重新调整计划。有了计划性,才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律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我的空间我做主

每次自由活动过后,材料区常常一片混乱。很显然,幼儿还没有收拾材料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对区域材料进行整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每一件材料添加标记,教授他们收归材料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将材料正确归位。

(一)小班照片标记

对每一件游戏材料的摆放位置进行拍摄,将照片张贴在玩具柜上,幼儿只需将玩具和照片一一对应,便可完成收归。

(二)中班幼儿表征标记

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材料的整理方法表征出来,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了解各自设计的标记的意义。

(三)大班数字符号标记

幼儿将每一种材料收纳在玩具盒里,然后在玩具盒上标注号码,如在科学探索区的材料盒和玩具柜上标注1-1,1-2,1-3……在音乐区的材料盒和玩具柜上标注2-1,2-2,2-3……在积木区域中,教师制作了与积木相同形状的标记,用图标提示法帮助幼儿将材料归位;在阅读区,书柜每层都贴上了大、中、小标记符号,幼儿看完后可根据图书上的标记进行分类归位。

为了让幼儿在标记的提示下完成任务,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设计了一张图表,表中清楚地列出了收拾和整理的方案。教师要求幼儿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每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记录表收拾和整理活动区角,并及时在表格上做标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们都成为负责任的整理小能手了。

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探究的机会,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探究可能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猜你喜欢

整理玩具计划
暑假计划
平衡玩具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