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游戏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2020-12-17许维维
文 许维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幼儿为“本”,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技能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需要的课程游戏。
一、挖掘丰富的课程游戏资源
(一)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的课程游戏
在创设课程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所处的地域环境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创设的游戏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水资源。教师结合苏州的地方特色创设出 “福娃姑苏民俗园”课程游戏。在主题游戏“水乡生活”中,幼儿可以在“苏州水八仙”区学习剥茭白、剥鸡头米、剥菱角等生活技能;在游戏“五谷稻场”区,幼儿可以开展收稻、碾稻穗、舂米、磨面、扎稻草、敲芝麻、拍黄豆等一系列劳作游戏;在“手工扎染坊”区,幼儿可以尝试模仿民间的扎染技术,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染料进行扎染游戏,感受地方手工艺的魅力。
教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创设出的课程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生活技能,提升了幼儿的生活认知水平。
(二)创设具有生态性的课程游戏
教师应重视自然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够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参与自然的课程游戏。
在我园的“勤娃种植园”游戏区里,幼儿们可以开展挖土、筛泥、和泥巴、捏泥人等探索游戏,也可以进行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收割等种植游戏,甚至还可以开展抓虫、找蚂蚁、挖蚯蚓、扑蝴蝶等技能游戏。在这里,幼儿可以体验到春的生机、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和冬的希望,从而认识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界是幼儿们的活课堂,教师应该努力把握任何可以使幼儿投入自然课程游戏的机会,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让幼儿充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爱上自然。
(三)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游戏
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游戏,要合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 “美娃创意园”里,教师将收集来的生活材料进行分类,并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如小班幼儿可以在废旧的盘子、菜板、塑料盆等表面比较光滑的材料上进行涂鸦,感受色彩的碰撞;中班幼儿可以借助水粉、丙烯颜料在竹匾、酒瓶、木桩等物品上大胆创作,激发艺术灵感;大班幼儿可以借助写生板、油画架,对从生活中收集来的物件进行自由写生活动,彰显艺术个性。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同一种材料的游戏方式是不同的,同一游戏中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的游戏材料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生活中的游戏材料,创设适宜的课程游戏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创设适时、动态的课程游戏
教师在创设课程游戏时,应保证课程游戏内容随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提升而不断变化。
在“动娃健体区”中,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游戏能力,适时地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课程游戏开展初期,教师会鼓励幼儿先通过大型成品玩具开展游戏,如爬蜘蛛网、玩攀登梯等游戏,以锻炼手、眼、脚的协调能力;随着幼儿攀爬能力的提升,教师会进一步投放像攀登架这样相对独立、需要组合搭建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搭建;当幼儿的游戏技能提升后,教师会让幼儿自由选择并搭配富有挑战性的材料组合,如轮胎、木桩、竹梯、拱桥等,并鼓励幼儿尝试开展对抗挑战赛。
以“幼儿为本”的课程游戏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熟悉幼儿的已有经验;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动态的课程游戏,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