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菊花栽培技术
2020-12-17苏碧玉左际江段彦君张金莲朱秀梅
苏碧玉,左际江,段彦君,张金莲,朱秀梅
(1.大理州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及农业新技术研究所,云南宾川671600;2.巍山县青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巍山672405)
药用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的干燥花序,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味甘苦,微寒,散风,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寒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等[1],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等地,9-11 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分为黄菊花和白菊花[2]。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早,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 值 6.2~6.7 最好。菊花在每天14.5 h 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 h 以上的黑暗与10 ℃的夜温适于其花芽发育。大理州林地资源丰富,幼林地和稀疏林地适合药菊生长,根据多年林药套种研究和生产经验总结本栽培技术,为大理州药用菊花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1 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施有机肥30~37.5 t/hm2,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50 cm、株距30 cm 挖深10~20 cm 的穴。
2 繁殖方法
菊花可以采用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等多种方法来培育壮苗。其中,分株繁殖省时省力、操作方便,而且培育出的菊花苗生长势强、开花多、产量高,因此,是目前生产上经常采用的繁殖方法。
在菊花采收后,选生长健壮、开花多、无病虫害的植株为种菊,在离地3~4 cm 处割除地上茎部,留根不动,清除地里所有的枯枝落叶。
立冬前,在菊花根基部培土5 cm。第2 年菊花幼苗长出时,浇施1 ∶100 倍的尿素液,促使种蔸早生快发,培育壮苗。
3 移栽
把母株带土挖起,顺着苗株分成带根的单株,选择粗壮及须根多的种苗,剪去侧根和根尖,留基部20 cm 左右,上部全部剪除,剪后每株菊花可以发新枝5~6 根。在挖好的穴内,每穴植入分株苗1~2 棵,栽后覆土压实。植后须浇足定根水。
4 肥水管理
4.1 防涝抗旱
药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既怕涝又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影响,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早衰甚至全株死亡。干旱季节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4.2 合理施肥
药菊大田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速效肥为主。在施基肥的基础上,8 月在每次摘心后施入追肥,结合灌水,施复合肥150 kg/hm2。9 月中旬是药菊现蕾期,这时进入生长盛期及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平衡型复合肥225~300 kg/hm2,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1~2 次。
4.3 摘心(打顶)
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当新稍长到10~15 cm 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生产上视长势一般分1~2 次进行摘心,目前多数采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 月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1800万枝/hm2。摘心须在8 月底结束。
4.4 病虫害防治
4.4.1 叶枯病
发病时期为6-9 月。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或 5%井岗霉素100 倍液防治。
4.4.2 蚜虫
蚜虫多在9 月上旬至10 月发生,2%以上叶、花蕾有蚜虫为防治适期,视蚜虫发生情况,每隔 7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 ~3 次,一般用 10%吡虫啉 1000 ~ 1500 倍液防治。
4.4.3 夜蛾类
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开始危害,一般每隔7 d 防治1 次,连防2~3 次,可用15%甲维盐1500 倍液防治。
5 采收加工
5.1 采收
11 月初开花时,待花瓣平展,由黄转白而心略带黄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分批采收,这时采的花水分少、易干燥、色泽好、品质好。采下的鲜花切忌堆放,需及时干燥或薄摊于通风处。
5.2 加工
加工方法因各地产的药材品种而不同。
5.2.1 阴干
适用于小面积生产,待花大部开放,选晴天,割下花枝,捆成小把,悬挂在通风处,经30~40 d,待花干燥后摘下,装入网袋贮存。
5.2.2 烘干
适用于大面积集中采花,将鲜菊铺于烘筛上,厚度不超过3 cm,60 ℃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