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培养

2020-12-17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裤子数学知识素养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王 洁

数学教育最终到底应该留给学生什么呢?仅仅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吗?仔细想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应该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力以及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力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狠抓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到底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实践中学数学,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学习是手段,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内化的。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看待问题的眼光、数学化思考问题的思维、数学化解决问题的方式。简而言之,它意味着在忘记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后所留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说,思考问题时能够具备严密的条理性、清晰的逻辑性和丰富的层次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不能放过任何可以训练数学思维的机会。比如,恰逢春游,让学生自主设计春游方案就是个好主意。整个春游方案包括了乘车、分组、乘船、游戏等数学问题,其中乘船模型就难倒了不少学生:公园里有两种游船,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坐到船,又要尽量不浪费,花钱少。一开始学生安排得有些混乱,但渐渐地就发现只要在安排时遵循有序的原则,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能很快找到最优方案。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讨论中不断修正方案,数学思维力不知不觉地就得到了训练。又比如植树问题,植树节,学校组织学生去郊外植树,一共有三种不同品种的树苗,为了让树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树苗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隙,而且要考虑景观灯、花坛等问题,这就涉及了“间隔排列”的数学知识,这时学生就可以调用脑中已有的数学模型来化解抽象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事物,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在探究中学数学,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应当把课堂留白,尽可能地将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学生亲自去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才能将知识内化。从此以后,数学变成了活泼生动、丰富有趣的活动经验,而不再是枯燥乏味、单调无趣的公式和定理了。

数学课堂应该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展开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前进行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或者在课堂中进行一些操作实验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全过程,自主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再用结论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去做如下准备:到操场上走一走,感受一下100 米大约有多长,大约需要走多长时间、多少步,为接下来认识“1 千米有多长”做好准备。有了如上经验,教师再让学生介绍千米时便有了依据,学习的兴趣自然来了。学习完后还得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自家小区走一走,感受一下1 千米大约是从哪里到哪里,加深认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打开了一扇大门,如若只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和让学生反复地进行题海练习,学生不仅不能良好地掌握当堂课的知识,久而久之,思考方式也变得机械化。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我们有时会借助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理解题意。如:一条裤子48 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 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一般学生都是直接根据题意,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格,再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钱,这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算法。但由于每个人审题视角和思考习惯的差异性,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有学生把关注点放在线段图上,那么从线段图上很容易看出来一套衣服的价格一共是一条裤子价格的4 倍。在这里,把一条裤子的价格看成是1 份,那么一件上衣就是这样的3 份,一套衣服就是这样的4 份,即一条裤子的4 倍,从线段图中很直观地就发现了这样的数量关系。正是教师适时放手,才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间,才会不拘泥于单一的解题方法,大胆寻求多种解题思路,从而活跃了思维,提高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三、在争论中学数学,培养数学思维的创造性

课堂上产生争论是难免的,它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相互表达和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研讨、引导启发,甚至形成一些小小的争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引发头脑风暴,学生在不断思辨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教师恰恰可以巧借课堂争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胜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比如,在教学“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除法”时,对于“0 除以0 是不是等于0”这一问题,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0 除以0 就等于0,而有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把0 个桃子平均分给0 只猴子”,认为这样的分法毫无意义,所以没有必要分。正是这个争论点,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教师让学生互相争一争、辩一辩,说出各自的想法和理由,再适当地加以引导,得出结论“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等于0”,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就不攻自破了。

数学课堂与生活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在数学教学中,强调人人做数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只有当学生亲自去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我探索后获得的知识,才会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想中,并且可以被内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实践证明,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数学经验的积累、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力才能得到充分训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在数学课堂落地生根,并且有朝一日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裤子数学知识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花花猪的花裤子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不浪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