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20-12-1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杨慧仪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间隔数量解决问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杨慧仪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应从解决问题全过程入手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在该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展卷细读其教育思想,受益匪浅。波利亚用“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这四个步骤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了“慢镜头”处理,让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

一、了解问题,提取信息

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能把数学信息表述出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即使题目中有一两个字不认识也无伤大雅,只要找出题目里的关键字,是什么物体,对应数量是什么,求什么问题,然后再发动联想能力,就能明白题目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加强的是对常用数学名词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概念教学。

学生能读懂题后,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能从题中提取并整理有用信息,因为有些题目信息冗余,很容易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因此,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第一,化繁为简。小学生有时看到题目字数过多就会退却,因此,可以将冗长的字词进行简化,用几个关键字将问题脉络提炼出来或是利用列表将信息进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数学本质;第二,数形结合。这在“图形与几何”这一学习内容中运用得尤为普遍。除此之外,对于其他问题,有时画图也是启发学生解题的妙方,比起文字形式,线段图等方式更能引导学生找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拟定计划,处理信息

数量关系有以四则运算为根据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有和生活实际有关的常见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慢慢积累起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熟知之后就能熟用,有时问题较为复杂,找不出关系,就要考虑辅助问题,思考可以先解决哪个有关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出发又能知道什么、可以解决什么,从而得到一个求解计划,这样学生就能入手去解决。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这样的数量关系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多步计算的复杂问题,学生更要掌握数量关系,从而分析推理出解决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例如,在解决“间隔排列”里的“植树问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在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隔4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 棵,这条路有多长?而学生面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总长、间隔长、间隔数以及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没有掌握,无法进行数学思维,其实“间隔长×间隔数=总长”,所以间隔长4 米已知,所以要求路的总长就要先求间隔数有多少,而这里由于“两端都种”,间隔数=树的棵数-1,即36-1 =35,求出间隔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积累。

三、实行计划,求解问题

例如:一袋味精400 克,5 袋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400×5 =2000,但有的学生解决完后并没有注意条件“400 克”和问题“多少千克”单位不同,需要进行单位转换,导致有的学生仍以“克”为单位作答,也有学生干脆就回答2000 千克。除此之外,计算正确性等细节方面也是学生会大意的地方,而细节决定成败。

四、回顾问题,实际检验

求解完问题后,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却是能将一道题的效益发挥到最大的阶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步:

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会正面检验每一步骤,在检验运算过程的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检验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45 个皮球,装在盒子里,每盒装6 个,可以装满几盒?如果全部装入盒中,至少要装多少盒?”学生在列式计算“45÷6=7(盒)……3(个)”时,学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到底是去掉剩余的3 个皮球,还是把剩余的3 个皮球再放在1 个盒子里。这是确保答案真实性的必要步骤。第二步,要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话,强化解题策略。尤其是在解决问题中起调控作用的“拟定计划”这一环节,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学生要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来领悟如何制订计划,不断积累建立数学模型的经验,从而激发思维,提高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第三步,寻找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发散思维,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部分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不止一种,通过呈现多样的解题过程,不仅能帮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缩小学生个体的差异,也让学生体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在比较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解题能力。第四步,举一反三,从会做一道题转变为会做一类题。在教学“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数字或是内容、转化条件和问题等变式,让学生学会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本质,触类旁通。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旧知,列出哪些问题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从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发展。

数学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解出一道题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解题的科学体系,获得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也能有迹可循。总而言之,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我们要通过解决问题的锻炼,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来龙”与“去脉”,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应用意识,感受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间隔数量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间隔之谜
统一数量再比较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上楼梯的学问
头夹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