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造中学政治“活力课堂”的几点感悟

2020-12-17张金龙

初中生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语言设计

■张金龙

如何打造我们的课堂,使课堂更有活力?“改造课堂待有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感悟。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苦口婆心,学生却东张西望;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低头玩耍;教师声嘶力竭,学生却没精打采……这是一种司空见惯而又极不正常的课堂教学现象。

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管理者和解惑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和主角。一个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而且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效果明显。

1.创设情境,产生共鸣。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创设得好,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在设计“孝敬父母”这一课,选择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和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导入新课,学生们很快进入角色,产生了共情和共鸣。接着,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哪些?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用这三个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积极踊跃参与答题,各抒己见,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2.开展活动,提升能力。

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竞赛、表演、角色转换、模拟生活、设置问题情境等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能转移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来了。在教学“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奖竞猜”这一环节,这里的知识大多是学生以前在历史教科书或其他学科中学过的内容。问题抛出后,同学们踊跃回答,超出了预设的效果,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合理分组,搭建平台。

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授课环节中,还体现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分组才能高效而又有秩序,这是有讲究的,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智慧。

精心组建互动小组。教师应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赋予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解惑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拓展知识的高度,把握知识的精准度,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动态,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互鉴。

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及时对学生或小组的活动予以认可或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因材施教促发展,分层教学有梯度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接受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分层施教,让每位学生在班级都有存在感、获得感和尊严感。为此,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华东师大周彬教授曾说过:“有效教学的前提应该是富有梯度性的教学,而不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平均用力。”

笔者经过综合考量,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后”三个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启发他们自学;对中等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鼓励、激发他们学习;对后进生只“扶”不“放”,重在带领、帮助他们学习,尤其在练习的设计和作业批改方面,应对他们优先辅导、优先批改,这样不仅会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还会使他们不断收获学习的快乐和信心。

以上的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有可能做到全员、全程、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从而在无拘无束的教学活动中萌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积极开展人与知识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自我反思等,不仅促进了对表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能深刻领会知识与自己生存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将知识转化成洞察生活的智慧,进而认同和践行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显然,有效的分层教学收到了学生全面提高、共同发展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但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例如,在设计《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一段材料,大意为:陈凯在上学期间,学习刻苦努力,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共设施,18 岁参军,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受到联合国维和组织的表彰。在维和期间,他从不向其他国家维和人员透露有关我国国防方面的信息……退役后他尽心照料父母,同时精心经营一家中型超市,他严格按照工商、卫生、税务、公安部门的规定经营,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根据以上材料,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的是公民权利?哪些内容反映的是公民义务?哪些内容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公民应该怎样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中学生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难度越来越大,既考虑到优生,又照顾到后进生。由此,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顺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课堂语言简洁化,尽心把控冗余度

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加强课堂语言锤炼,力求课堂语言简洁是一线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简洁就是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言不在多,意达则灵。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规定的知识量并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且乐于接受,这对教师无疑是个挑战,不凝练课堂语言是无法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教学语言,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明晰、言简意赅,不让过多冗余的语言挤占有限的教学时间。

长期以来,教育家和教学工作者一直提倡甚至推崇教学语言精炼。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语言冗余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语言冗余,能在引起学生注意力、重点内容的重复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节课内容时,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教者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识记,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又对这二十四个字,即十二个词进行详细阐释,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让学生能够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可见语言的冗余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教师语言表达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稍有简单重复,他们则认为是多余的,甚至是无效的;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随着他们对疑难知识的反复理解和消化,教师的反复讲解不仅不是多余和无效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有时会使他们茅塞顿开。由此可见,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由于主体的差异性,对于语言的冗余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把握,适度把控。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心中有学生。打造活力课堂,应该做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教学设计的梯度;力求语言精准,合理把握教学语言的冗余度。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语言设计
语言是刀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