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0-12-17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

小学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原则创设情境

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 王 琴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既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够结合有效情境融入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针对性原则,尤其是小学这一基础的学习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抱有好奇的心境,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会刨根问底,这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特点。所以,教师就应该考虑针对性的教学原则,是否符合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是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所选取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有一定的质量保障,不能远离学生所能理解的程度,这需要根据数学课本结合理论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来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需要一定的课本知识和理论基础。

2.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注重趣味性的原则。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会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学习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当学生对问题情境有了足够的兴趣时,就会对未知的答案充满好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需要引入一定的兴趣因素,抓住这一要点提升教学的质量。小学阶段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理解方式。五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理解的逻辑,但是低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就会较差,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不同形式的问题情境教学。

3.参与性原则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基础的运算教学或数学问题都能在实际的生活中找到答案。学好数学对学生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采取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时,要注重参与性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的困惑得到解答。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动脑思考,才会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把创设的一些问题结合到实际的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能在生活中体会、应用。

4.挑战性原则

小学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要注重挑战性的原则。尤其是针对五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设置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思维活跃,非常喜欢挑战。具有挑战的题目,也会激起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教师在设置每一个问题时,都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通过设置情境问题,教师也能从侧面观察到各个学生在遇到挑战性题目时的状态。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挑战会激起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5.创造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还要注重创造性的原则。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既能传授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可发挥的空间。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来看待题目,从而会发现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会展现出各种新鲜的想法,创新意识也会得到提升,对学习数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将问题情境创设在实践操作中

实践操作可以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非常好动的,所以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创设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比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来验证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制作不同的角,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新发现。比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有关系吗?”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内容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问题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和探究性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共同关在笼子里,共有6个头,16条腿,来让学生解答出鸡的数量和兔的数量。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鸡和兔为什么要关在笼子里?”“动物都是只有一个头,那么鸡和兔分别有几条腿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些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且点到为止,再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上自身的思维逻辑,就能够将问题解答出来。

3.问题情境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中,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来创设问题。购物属于生活中常见的一项活动,会涉及到运算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一过程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模拟,找几名学生来模拟买菜时的场景,分别让学生饰演购物者和售货员。对购买的物品的价格进行计算,就是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模拟的环节中。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会加深印象,对所涉及到的一些运算问题也会加深思考。所以现场模拟的场景,不仅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深入了解,还能从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数学。

4.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和探索身边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再到课堂上讨论交流,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5.问题情境融入故事和游戏

儿童对故事和游戏有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加入故事或游戏的环节,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学生们非常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但是教师所选取的故事和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在讲述“元、角、分”的数学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一些场景,将学生的一些文具,如铅笔盒、尺子、橡皮等物品进行标价,再组织学生模拟一个微型超市,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认知元角分,体验游戏环节和学习知识的快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即将开始或结束的时候,讲给学生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学生更认真地学习。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程度,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并结合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原则创设情境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