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建构
2020-12-17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陈珊珊
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陈珊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要明确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学习的特点,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善良勤奋、乐于助人等优秀品格,为社会提供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明确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生动有趣,是很多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般的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内容过于单一,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德育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重、课堂兴趣浓厚的特点,将隐性德育课程资源渗透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隐性德育课程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画笔的秘密”一课中,教师讲解完所有的画图工具应当如何使用之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图案。图案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教师就可以将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其中,选取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图片,例如禁止吸烟、禁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图标。这些内容不但容易绘制,基本符合教师课程所讲述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几个图标的意义。
二、优化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方法
因为道德教育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给予充足的重视,将其作为讲课内容的一部分,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将隐性德育课程丝毫不突兀地放入所讲的知识之中,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授课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小学是规则意识养成的基础阶段。但是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律性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较差。因此,教师更要严格要求学生,要端正坐姿,不能够乱扔鼠标,不能过分大力敲打键盘,毁坏教学设施;不允许将零食带进教室,禁止乱扔垃圾;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明白公共设施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资源,一旦损坏会给很多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损失。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设施,认真遵守计算机课堂规则的好习惯。
三、深化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程上,隐性德育课程构建不能过分浅显。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为人提供更多便利,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一些负面信息也对人的精神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网络的发展对人的网络道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明白“好习惯高素质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抓住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网络道德教育,进一步深化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高辨别优劣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与网络相关的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在网络上任意妄为,通过网页内容的列举、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等形式,告诉学生哪些信息是健康的,哪些内容是不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不良消息的抵抗力,加强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结合课程,将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等正确意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搜寻到所需知识的同时避开有害信息所带来的危害。
四、丰富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形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能够为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提供资源和平台之外,还能够为道德教育的深入推进创造良好条件。不过,德育课程资源往往隐含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需要教师进行多层次的挖掘和有效利用。在对隐性德育课程资源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规律,增加课程资源构建的形式,避免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迎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例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性以及德育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别的课程形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当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一是欣赏课形式。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当中欣赏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程形式,而欣赏课也为德育教育渗透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在机器人的欣赏课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上的启发与指导,并注意优化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智能化机器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未来的机器人会拥有更加完备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努力学好知识,提高技能,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实践课形式。实践课程是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主要课程类型,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而实践平台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载体。比如,在电脑画画教学当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的父母,然后介绍自己的作品,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三是交流课形式。交流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彼此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交流互动也能够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借助交流课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教育。
五、完善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保障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除了要做好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把握之外,还需要积极完善保障条件,让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实现深度融合。这里所提到的保障条件,既涉及到环境上的保障,又涉及到教师自身的努力。在环境建设方面,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和活跃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教育熏陶提供良好环境保障。而在教师层面,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除了要抓好课程教学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在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优越性。比方说,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做到不迟到和不早退,教师就先要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认真积极的态度,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为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教师构建隐性德育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扩展教学途径,增设教学方法,将隐性德育课程的构建融入到教师的基础教学日常之中,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将更多优秀的品质,如爱国主义、乐于助人、团结有爱、规则意识等在上课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