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马李莉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提琴音乐过程

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马李莉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同时,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们接触到大量的网络歌曲,这并不利于他们审美观的发展。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广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音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这就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欣赏课不像唱歌等内容那样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对学习较为枯燥的音乐欣赏表现出烦躁不耐的心情。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结合多媒体设备,并且融合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元素,让学生通过听、看、想象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期间感知音乐。首先就是聆听音乐,要多遍聆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当中不断产生共鸣。第二个是视觉,对于新鲜事物,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播放相关视频,对于学生们而言观看视频是一种期待,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也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及时集中在课堂之上。学生在视频当中可以了解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观看乐器的演奏也能让学生学习到不同乐器的演奏知识。最后一个就是演唱。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要给同学们讲解旋律,这样会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并且使其能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音乐要素,让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溜冰圆舞曲》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采用上述讲解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聆听《溜冰圆舞曲》。在第一遍聆听过后,教师让同学们回答对这个舞曲有什么感受?有的同学会说是唯美的,有的同学会说仿佛在哪里听过,感到很熟悉。之后,教师再让同学们聆听第二遍、第三遍,并且在聆听之前给同学们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想象画面,想象这是哪两个人在进行舞蹈,是在哪里进行舞蹈。之后让同学们进行回答。有的同学会说就是在溜冰场进行舞蹈,有的人会说这是在比赛过程中进行舞蹈,有的人会说这是在两人感情十分要好的时候进行的舞蹈。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相关桥段,不仅能够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更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观看完视频后,老师可以建议同学们在看这类动画片时先不看画面,只是聆听音乐,想象它是怎样的画面,之后再与画面进行结合,看看自己是否有更好的想象力。在经过听和看两个步骤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互动,让同学们两两组队开始表演,把自己想象中的溜冰圆舞曲表现出来。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把这种特点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不断互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要在游戏中注重音乐的性质,感受音乐的美,同时更能感受音乐的快乐,不只是单纯的玩耍,更多去发现学生们的潜能。最后就是演唱,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哼唱,不断熟悉,这样他们在平时对这种音乐就不会感到陌生,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以欣赏为主线,将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练习贯穿其中,融为一体

欣赏课应该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但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生们欣赏音乐,更要让他们掌握音乐基本原理和基础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以欣赏为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演奏将形象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并且让学生对枯燥的乐理知识和基本技巧产生兴趣,并且有所获得。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戏谑曲》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通过欣赏音乐的步骤和方式对学生们加以引导,使其实现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学习小提琴的基本原理。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于小提琴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为他们时常听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歌曲,经常看到其他人演奏小提琴,认为拉小提琴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但同时他们会感到陌生,因为自己没有接触过小提琴,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们通过听听小提琴的音色、节拍、速度、分割形式等,并且在听的过程当中给学生普及小提琴的知识,对小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进行区分。然后就是看,教师要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当中,通过画面来感受小提琴音色的美感。有条件的老师也可以将小提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使学生更能明白小提琴的演奏原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小提琴演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地看到小提琴演奏的方式和方法。之后学生再次聆听,通过想象让学生们对音乐展开联想,有感而发,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最后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直观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且对下一节课《我和小提琴》的学习做了铺垫,让学生在下一次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和陌生。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中领悟到的作品主题会产生创新的欲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给予学生们创造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后进行文字创作或者绘画创作,然后同学们将自己创造的作品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分析,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让学生能够明白,创作需要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对生活有所感受。小学生好奇心较重,因此他们会主动地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不断寻找音乐素材,提高自己的鉴赏、动手以及创作能力。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诗表演《游子吟》时,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古代诗歌是一个非常好的音乐素材,可以将其通过不同的韵律,找出不同的调子,从而表现不同情感。同时教师在学生搜寻音乐素材和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予相关建设性的意见,让他们不断修改、整理、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去观看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更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生活当中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音乐教学当中添加文学成分,大胆尝试让学生亲手去描写和欣赏音乐场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和音乐两个方面去感受美并且创造美。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创造,不断地让同学们在画面当中感受音乐的美感以及音乐的描述能力。例如在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画面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仔细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最后通过展示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能够让他们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小提琴音乐过程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音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Pear Concert
圆满的过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