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20-12-17江苏省启东市南阳小学谢赛帅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窗花利用创设

江苏省启东市南阳小学 谢赛帅

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利用图文并茂、声像俱备的优势来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趣味情境

互联网技术属于现代信息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以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展开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图文资料、视频资料以及语音资料等,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较多比较枯燥的知识,教师则可以利用趣味性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材《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贴窗花”的趣味性教学情境,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过年时你们经常能够看到家长贴窗花的情景,那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这些窗花有哪些特征?”之后教师利用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展示美丽的窗花,学生在欣赏到形态各异的窗花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出相关结论:“这些窗花从中间分开,左右都是相同的。”由此教师便可以引出今天的课题,然后利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窗花。在这一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无形地渗透进去,使学生在感受对称美的同时掌握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符合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发展成熟,面对具有很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通常会感到一定的难度。而且许多教师在讲解这些难点知识内容时,也存在讲不清、教不透的问题。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化抽象为具象,使数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

例如小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该章节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是数量替换包含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与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学生如果只是凭借定义的字母意思去进行理解和学习,则很难将该知识点“吃透”。所以,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寻相关的视频,给学生展示替换定义在实际中存在的几种形式,让学生直观体验逻辑的定理。之后教师再设计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一个杯子水量等量替换”的视频:“假设小明将720mL的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中,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果汁刚好倒满,那么根据等量替换原则,你们能计算出大杯与小杯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视频演示直观地看到形象画面,从而感受等量替换的含义,加深了对等量替换的理解。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素质教育提倡教学生活化,使知识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课本中提炼出的抽象知识才能全面地概括或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独立地吃透和运用这部分数学知识便足矣。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例如,在苏教版数学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熊出没》来创设情境,设计熊大和熊二滑滑梯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引导:“熊大为什么会比熊二滑得更快?”之后便引出本章节的知识点,揭示两个滑梯与地面分别形成了一个角。接着,教师出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些物件,比如闹钟、剪刀、三角尺等,让学生找出这些生活物件的角,同时用课件展示出物体上的角,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角的组成以及画角的方法。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中找角、辨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最终再引导学生回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回答熊大比熊二滑得更快的原因。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几组生活中的图片,包括校园的照片、本地风景的照片、本地房屋的照片以及天安门的照片等,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出图片中的角,从而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存在。

四、借助互联网技术创设微课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四十分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后辅导环节便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点,微课的产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后作业辅导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直接制作课件,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与之相关的视频或图文,将其发放在空间、微信群以及校园网络等平台,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回补,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

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分数的意义》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毕之后便可以创设微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来下载相关视频片段,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复习与巩固。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短视频动画,主题为“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在这视频画面中,孙悟空并没有将西瓜平分为四份,于是猪八戒产生了非常大的意见。同时视频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西瓜才能够让唐僧师徒四人团结一致,你能帮他们想想吗?”在进行问题引导后,学生迫切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同时也非常想知道接下来微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微课视频中给出答案,并将《分数的意义》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进行在线提问。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灵活地学习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短板。

简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猜你喜欢

窗花利用创设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剪一朵窗花
剪窗花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剪窗花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剪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