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7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教学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闫 婷

古诗语言精练婉转且涉及大量生僻字,而小学生文言文功底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不仅如此,传统课堂片面注重字、词解释,而忽略了对意象、意境的探究,也导致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停滞不前。教师若能巧借情景教学法打造精彩纷呈的古诗课堂,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增强朗诵古诗的情感体悟。由此可见,情景教学法是突破小学古诗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即在特定情境下引导学生探索文本内涵、感知其中情感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尽管目前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但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偏差,课堂上难以切实发挥其实际效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现阶段教师必须要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合理运用这一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强化教学情境的生动性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给情境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如依托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资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来还原情境,使学生在其中获得多感官的审美体验。以低年级《静夜思》的教学为例,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愁绪。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抛出一个谜语,“一面镜子亮晶晶,走遍天下照古今”(打一物)。短暂思考后,学生很快意识到本堂课教学与“月亮”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月亮”的动画视频,使学生都能够了解月亮的外形特征以及意象内涵。接下来,教师应侧重于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向其他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美丽夜景,这样则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教师再重点标记出诗中“疑”“忘”“思”等词,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字词来充分体会诗中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为全面且深入的古诗情感认知。在本节课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从一首语言朴素的五言古诗拓展出丰富多样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静夜思》在写作上的技巧,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增强。

2.积极创新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阅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想引导学生饱含情感地阅读古诗,教师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创新阅读方式,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来合理选用,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的古诗教学课堂。阅读主要包括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等方式,为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实际效用,教师应当确保阅读方式的适宜性。以《夜宿山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首先提问“从题目中你们可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出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宿”是“住宿”的意思,这首诗是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的寺庙所作。接下来,教师则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求学生继续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情境,并带着问题精读古诗。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如提问“诗人所住的寺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不敢高声语”等。

学生逐一解决了文本中的生字词,很快得出了答案,此时教师再对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美妙意境。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应表扬视角独特、思维个性的学生,也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全面地掌握本首古诗。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快速进入语文古诗情境

古诗是由历史人物所撰写的文学作品,这些人物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而古诗中描写的事物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使学生对古诗的意境与内涵认知更为清晰,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并产生情感共鸣。以《赠汪伦》的教学为例,本首诗的基本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课堂上,教师以谈话导入,提问:“同学们,预习过古诗,你们对桃花潭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特别深。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分析,掌握古诗大意。之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猜测作者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看见汪伦特地赶来踏歌送行时内心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适宜的音乐营造氛围,使学生在内心刻画“好友离别”这一情景,将其与诗中描写的景色与人物联系到一起,进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联想,一方面可使学生走进古诗意境,另一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再如《登鹳雀楼》的教学,教师可依托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们在不同楼层看到的黄河景,使学生加深对颈联、尾联的理解,由此上升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教师再列举更多的名人诗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个人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再现古诗创作情境,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多数古诗都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将文字视为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不同情境中所包含的情感必然也不尽相同。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从古诗本身这一角度出发,再现其创作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作者在写诗时的处境以及状态,带着这样的认识再理解古诗,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解。以《梅花》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借助互联网收集与诗人相关的资料,将其制作为微课视频。课堂上,学生观看视频,在此情境当中了解创作背景为王安石两次被罢相后,被迫放弃改革,退居钟山,此时作者艰难的处境和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了解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则可从中分析出诗人的习作动机,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并在此基础上对古诗展开深层的理解与分析。通过这一教学案例可看出,再现创作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理解,而且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要注意的是,现如今互联网上关于诗人不同时期的猜测较多,因此教师必须从中优选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理解古诗,并感知古诗内涵以及诗人情感。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对古诗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当熟练掌握这一教学方法,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强化教学情境的生动性,积极创新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快速进入语文古诗情境,再现故事创作情境,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做起,不断探索新型应用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教学法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