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艺术于教育
——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汪倩羽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法创设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汪倩羽

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要求教师把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需要把教育逐渐上升到艺术的层次,实现“寓艺术于教育”。把艺术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丰富现有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培养学生想象力,享受数学创新快乐。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若能把情境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实现寓艺术于教育,不仅能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与形象,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良好的艺术情境教学,既有助于教师把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有助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取到真实的情境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2.降低数学知识难度,打开学生广阔眼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把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学生能够接受的直观形式,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出数学课堂的实际效果。可见,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同一般。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遭约束。从小学苏教版的数学教学现况可看出,因受“尊师重道”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极高。由于数学科目本身就比较抽象,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无法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进度,仍然运用传统的问答教学模式,不仅没有“以生为本”,更是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数学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教学开展是否有效,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有着密切联系。而教师的教学目的,并不只是“教书”,更在于“育人”,让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欣赏生活。但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况可看出,大多教师教学理念依然保守,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考试成绩,长时间下来,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许多学生为做题而学习数学,违背了数学教育的根本。

3.数学教学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现如今,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课堂教学中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因为教师认为学生的表述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属于浪费时间的行为。因此,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日益压抑,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教师也只能以独角戏的方式在课堂上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只顾自己讲解、推导,不仅忽略了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更是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使得教学效率不断下降。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解决能力,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并在此情境中结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把课本知识合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比如结合课本的大幅彩色插图,教师进行描述“春游时,会看到蓝天、白云,学生有的在野炊,有的围着大树做游戏等”,根据这一场景提出数学问题:“如何测量一棵树有多粗,量的是什么?”这时,就会有学生提议几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测量,亦或者用绳子围树木缠绕,从而得出树的一周就是一个圆,我们所测量的是圆的周长。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探究与主动从事数学发现活动,能使其从实际生活中分析数学现象,从数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解答,对已有的数学结论进行检验与应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从问题情境入手,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延伸认识感知。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的环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设计一些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为例:一共有2500t水泥,工人在施工中使用了2/3,那么剩下的水泥有多少吨?学生思考后得到两种方法,分别是2500-2500×2/3和2500×(1-2/3)。接着教师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说出使用哪一种方法更加简便。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以及容易疏忽的地方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更清晰地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查漏补缺,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

3.从游戏情境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现实问题。教师除了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以外,还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因为爱玩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适宜的游戏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为例,为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创建了“青蛙过河”的游戏,在每张过河的荷叶上,都有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帮青蛙从最初起点跳到对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主动建构,又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积累数学学习经验的机会。

4.从语言情境入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描绘出形象的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基于此,教师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根据教学需求以抑扬顿挫的语气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以诗情画意、精心锤炼的语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情境,把数学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欣赏数学之美。

5.从网络教学入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借助声音、图片及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但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还需要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用语言来描绘情境、借助游戏创设情境、借助网络优化教学等有效方法,确保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法创设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