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徐蓓蓓

小学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鲁滨孙西游记名著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徐蓓蓓

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其各项能力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应当担负的责任。而名著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技巧,挖掘阅读的规律,强化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感悟,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呢?

一、媒体融合,激活兴趣

“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组织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对所要了解的内容产生兴趣,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渐降低,其文化素养也难以提升。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网络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在媒体网络当中富含丰富且有趣的内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带动着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在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为了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由六小龄童演绎的经典版《西游记》视频片段,实施阅读的导入和施教。具体来说,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影音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地从休憩状态转移到学习状态,之后,教师顺势为学生提出“你了解西游记的故事吗?你知道其中主要有哪些主人公吗?”的问题,让学生的关注点从影音资料过渡到故事本身。随后,教师再将《西游记》这本书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点燃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电视剧版《西游记》,分析原著与电视剧之间的差异,从而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对《西游记》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带领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媒体技术,将名著与视频相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名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展开阅读。

二、教之以法,发展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指出,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占据着课堂中的关键地位,为此,在课改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中发展文学素养。名著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深刻的意义,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并教授给学生系统的阅读方法,提升其阅读能力,使其升华阅读感悟。

比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促进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有“略读法”和“细读法”。第一,“略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浏览名著目录,快读通读文章,在较短时间内对名著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本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使得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阅读本小说的时间。第二,“细读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细读文章,并通过批注的方式将自己认为较好的语句记录下来,步步深入作者的内心,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深化自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认识到本小说所描述的旧社会情形。当然,无论是略读法还是细读法,都可以再进行细分,以便学生在掌握完整的名著阅读体系中,提高阅读的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名著阅读中的规律,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

三、设问导学,引诱阅读

事实上,名著阅读的价值就是让学生从名著中提取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了解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类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文学素养。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知道应当如何读、读什么、怎么读名著。所以,为了打破这一僵局,让名著阅读更显成效,使学生在阅读名著中真正地汲取养分,在组织学生阅读名著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的方法,引诱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本书记录了鲁滨孙遭遇船难之后的经历,篇幅较长,面对这一情况,不少学生会犯难,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为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读过哪些中国的文学著作?外国文学著作呢?”继而引出《鲁滨孙漂流记》。紧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问:“鲁滨孙是什么时候开始漂流的?遇难后,他最先做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回到文明国度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名著,获取最佳答案,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名著的阅读。同时,在学生阅读完本书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通过阅读图书,你认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事的情节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等问题,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以便结合学生的反馈为学生进行指导,弥补学生阅读中的不足。

根据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设问导学的方法让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不知如何读,不想读的心理,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锤炼思维能力,实现思维发展。

四、合作阅读,分享体会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合作阅读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分享体会中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获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与同学的相互合作中多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他人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可以以合作阅读的方式开展,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技巧,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等,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阅读的方法,助力学生阅读。学生在与同伴的分享中,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红楼梦》。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此名著的背景、作者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相关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根据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得各组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当。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红楼梦》,并指导学生将个人对《红楼梦》的解说阐述给他人,以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名著,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合作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能够让学生在借鉴多个角度中,更加全面地分析《红楼梦》,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适时地扩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总而言之,要想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不仅要利用好名著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还应当融合媒体资源,教授阅读方法,引用问题导学,借助合作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鲁滨孙西游记名著
拯救火星“鲁滨孙”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西游记
西游记
国内外名刊名著
西游记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