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研究
2020-12-17赵晓洁
赵晓洁
(中国气象局医院超声科 北京 100081)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传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传染性,通常在儿童群体中呈现爆发式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症特点是非化脓性腺体肿大、发烧和疼痛等,不典型病例易被误诊。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渐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为了提升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时阻断传染,需早期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确诊和治疗[1]。高频超声是当前检查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影像学方式,本文分析检查准确性等相关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 年4 月—2019 年5 月诊治的18 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检查资料。患者均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符合研究标准;患者家属经过沟通后同意参与本次检查研究,签署知情书。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腮痛、脸颊部肿胀和发热等。患者中男性有10 例,女性有8 例,患者的年龄在4 ~32 岁之间,平均(12.8±0.6)岁。
1.2 检查方法
设备型号:使用仪器是东芝Aplio500 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 ~14MHZ。在检查前与患者详细沟通,讲解配合注意事项,使患者放松情绪[2]。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完成检查,将头偏向被检查的一侧,多角度、多切面的观察患者腮腺的大小、回声以及周围淋巴结的情况等[3]。
1.3 效果评价
计算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确诊率,与患者的确诊数据进行对比;观察高频超声成像的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检查研究选择SPSS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并对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差异对比,计数资料:记录为(n,%),检验方式为χ2,只有当P<0.05 时可认定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18 例流行性腮腺炎经过高频超声检查后,确诊16例,确诊率为88.89%,与实际确诊结果相对比无差异,χ2=2.18,P>0.05。高频超声在本次检查中存在2例误诊,将流行性腮腺炎诊断为复发性腮腺炎。
2.2 超声成像特点
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成像特点如下:腮腺呈弥散性肿大,腺体的轮廓模糊不清晰,实质回声明显减低,呈不均匀、粗糙等特点。内见有多个低回声的结节,直径在2 ~7mm 之间,边界呈不规则形状。腺体内部彩色血流丰富。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腮腺炎病毒传染导致,患者传染后症状表现为发热、腮痛和腺体肿大等。临床上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腮腺肿痛特点、接触史和流行史等,并应用超声检查进行确诊[4]。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群体主要是儿童,在流行期呈大面积爆发的趋势,对于成人病例和临床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被误诊。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常见的误诊病症,但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细菌感染导致。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均可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和耳下肿大融合成团块症状,仅靠触诊容易被误诊。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症状虽与流行性腮腺炎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因此要进行准确区分,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结合本次超声检查分析可见,高频超声的检查确诊率为88.89%,存在2 例确诊,其确诊率与临床实际确诊结果相比无意义,证实高频超声在流行性腮腺炎的检查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检查价值。本文研究中误诊的2 例患者均为成年人,误诊为复发性腮腺炎,误诊原因在于复发性腮腺炎的急性发作期超声表现与流行性腮腺炎相似,当检查经验不足、未详细询问病史时,易出现误诊情况。随着疾病进展,两种疾病的超声表现也呈现较大差异,复发性腮腺炎的腺体边缘轮廓感逐渐增强,可见浅分叶,不光滑,实质回声不均匀,强弱分散。
流行性腮腺炎的不同发病时期超声成像表现带有很大差异。诊断成年人的检查或症状不典型的病例需加强随访,减少误诊率[5]。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发病症状也带有差异性,若患者先出现颌下腺肿大症状时,腮腺仅存在较小结节。随着疾病进展,腮腺肿大后,低回声结节也随之增大增多,因此为了减少误诊,在疾病的流行发作期间,针对颌下腺区肿大患者要加强超声复查。
高频超声检查是当前临床上诊断流行性腮腺炎最简单、高效的方式,其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等优势[6]。高频超声检查的成像带有特异性指标,如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彩色血流等,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鉴别与确诊具有重要价值。高频超声检查时可全面观察颌下腺、腮腺和周围淋巴结的成像表现,通过内部回声的变化进行鉴别,针对腮腺肿大较轻的患者进行早期确诊[7]。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实现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和早治疗,可提升预后。
综上,高频超声在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中取得了积极的检查价值,具有检查准确率高、安全、无创等优势,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支持,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