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

2020-12-17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前垵小学许淑梅

小学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说理圆柱核心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前垵小学 许淑梅

小学生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然比较弱,这就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驱动下“说理”课堂的构建意义

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使用提问的方法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进行主动思考,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将数学原理内容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直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认识到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数学教学与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驱动下“说理”课堂的构建策略

1.设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思起于疑”,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不例外的,只有对某一个内容产生了疑问,才能够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从这些问题中发展疑问,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让兴趣再成为学习的内驱力。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教师在设置此类问题时,应该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素材,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学习兴趣,同时也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更加有利于将数学的“理”说清楚,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小数互化”一课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于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经常会分辨不清,因而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资源来进行设疑式提问。如教师可以以一次跳绳比赛为例,要求某个学生完成指定个数的121%,而另一位同学则完成指定个数的1.34倍,那么这两位同学谁跳的更多呢?听到这里,由于与自己的生活相关,学生会比较兴奋,急于想研究这一问题,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可见,这种设疑式提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对学生的探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开放式提问,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课上提问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也大多是模式化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开放式提问,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深入发现学生的思维水平,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发言,敢于提出质疑,通过不断探究获得数学知识的内在原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纸质的圆柱模型,在课上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不断发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课上,有的学生会仿照这些圆柱形模型自己做出圆柱,再通过展开图形来探究其中的规律;还有的学生会将模型直接剪开来探究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接成的;还会有学生用纸给模型“穿外衣”,再将外衣取下来观察是什么图形。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来进行探究,通过研究发现,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圆作为底,侧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构成,最后可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侧面积=2πr2+2πrh=2πr(r+h)。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设计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数学的“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追问式提问,理清学生的思路。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教师必须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如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偏差、答案的错误和探究时出现的阻碍等等。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之上需要及时追问,通过追问式的提问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所遇到的阻碍,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原理,最终提升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21÷3=?56÷8=?72÷9=?24÷4=?36÷6=?45÷8=?13÷4=?35÷6=?82÷9=?23÷7=?……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很快计算出前面五个计算式的答案,但是对于后面五题的答案却显得有些困难。此时教师可以进行追问40÷8=?学生会很快地计算出答案是5。接着教师再问:“45÷8=?”45比40多5,这个5是余数,即45÷8=5……5。通过这样追问式的提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计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运用呢?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班级组织春游活动,一共有47名同学,每辆车能坐7个人,我们需要租用多少辆车?学生们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最少需要用7辆车。由此可见,通过追问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逐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和应用,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的“理”,教师可以以问题驱动这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反思,让学生能够找到数学学习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说理圆柱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