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影像检查结果的影响
2020-12-17杜葱
杜 葱
(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二胎政策逐渐放开,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孕妇群体不断增加,孕期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产前抑郁、焦虑成为影响孕妇顺利生产的主要因素。据临床调查研究表明,近九成的孕妇会产生产前焦虑,由于受学历、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的人能够很好地调节情绪,有的人则会发展成产前抑郁。因此在对孕妇进行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满足日常护理需求,更要随时对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关注[1]。一旦产生焦虑,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不但有利于孕妇生产顺利,还可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本文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影像检查孕妇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样本,观察了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影像检查结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25),年龄(28.20±3.21)岁。对照组(n=25),年龄(28.20±2.36)岁。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音乐疗法: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治疗方式,可以根据孕妇的不良情绪使用对应的音乐模式,并消除孕妇因产前焦虑引发的紧张感、恐惧感等。护理人员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使孕妇伴随音乐获得一种思想上的宁静,放松身体缓解因焦虑带来的紧张感。(2)冥想:孕妇跟随护理人员的指引进行入定,将意识完全收敛并专注。孕妇可以先将双眼轻轻闭合,将自己置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待到精神松弛后缓缓睁开,并时刻关注自己的呼吸。也可以通过轻抚腹部的方式进行和胎儿的共同冥想,其主要方式是孕妇将自己的气力通过接触的方式传给胎儿,并保持对胎儿、胎盘等各个结构的关注。孕妇在进行冥想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胎儿有所放松,还可以通过吐纳呼吸将体内的杂质排出。(3)转移注意力: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跟患者聊天、询问患者情况等方式,转移孕妇的注意力。孕妇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就会变得非常放松,并且不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孕检过程中。(4)健康教育:产前焦虑的孕妇比正常孕妇生产更加困难,如果长时间无法生产就会导致子宫内供氧,严重危害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督促孕妇规律生活,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病房整体环境整洁有序,以及孕妇自身的卫生情况,可以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情。孕妇进行影像学检查前,护理人员需要向孕妇进行科普宣教,让孕妇意识到必要的检查是为了保证胎儿的健康,并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S S21.0 软件处理数据,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干预后胎儿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率异常、供氧不足、胎位异常、羊水污染概率分别为12.0%、4%、4%、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2.2 患者服务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注意事项满意度分别为(96.35±2.85)分、(93.55±1.65)分、(98.26±0.84)分、(94.32±3.21)分。对照组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注意事项满意度分别为(80.52±5.24)分、(75.74±4.22)分、(72.91±8.65)分、(70.11±5.23)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由于孕妇引起产前焦虑的可能性众多,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对孕妇情绪的关注。在收治入院时,护理人员就需要与孕妇确立良好的关系,并陪同孕妇进行每项检查,使孕妇对护理人员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孕妇待产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进行布置并告知其丈夫进行陪护,为孕妇营造一种温馨感。有研究表明,孕妇产前情绪会直接对胎儿的健康状况造成心理影响,由于长期紧张可能损害孕妇的健康,重则可能引起孕妇早产、流产等风险加剧[2]。在产前影像学检查时,通过听轻音乐、冥想、转移注意力以及健康教育等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不良情绪,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且有助于提高产妇满意度,减少风险[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率异常、供氧不足、胎位异常、羊水污染概率分别为12.0%、4%、4%、8%,较对照组更低。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护理服务、注意事项满意度对照组相比更高。
综上所述,对孕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孕妇因检查带来的产前焦虑,最大限度降低出现胎儿窘迫的可能,使孕妇生产可以顺利进行,有效保障了新生儿的出生率和孕妇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