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扬州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17静,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扬州市民文明

姜 静, 李 兴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提到:“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人口素质、社会和谐、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体现为城市文化感召力、环境舒适力、城市凝聚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参与协调力等。

市民文明素质是市民的道德风尚、品行修养和精神格调的集中表达。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的外部呈现之一,所以提升市民素质必然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现场答卷、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扬州市民的文明素质进行了广泛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3份,回收率96.6%。被调查者中,本地人284人,外地人199人。年龄跨度为18岁以下14人,占比2.9%;18-40岁290人,占比60.04%;41-60岁115人,占比23.8%;60岁以上64人,占比13.26%。学历层次为初中及以下10人,占比2.07%;高中或中专11人,占比2.28%;大学专科280人,占比57.97%;本科及以上182人,占比37.68%。职业分布为公职人员9人,占比1.86%;企事业单位职工223人,占比46.17%;个体工商主32人,占比6.63%;在校学生155人,占比32.08%;退休人员64人,占比13.26%。

本次调查的问卷主要依据为“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相关条例,从个人基本修养、公共道德素质、卫生环保意识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设题方式兼顾自评和他评,以此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2 调查结论与分析

2.1 老年群体的文明素质堪忧

数据显示,有19.5%的市民对扬州市民文明素质的总体评价是很好,47.6%的市民认为较好,39.9%的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讲粗话,86.1%的市民坐公交时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群体让座,61%的市民有节俭意识,在餐厅吃饭,如果有剩饭,会选择打包带走。由此可见,扬州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认同度较高。

虽然扬州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令人满意,但在问及哪个群体的不文明行为最多时,有60.9%的市民选择了老年人,其中老年男性的不文明行为有说粗话、随意吐痰和擤鼻涕、在公共场所吸烟、乱闯红灯、破坏公物、随意丢弃垃圾等;老年女性的不文明行为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购物不排队,上下学时拉扯孙辈争抢公交,导致上车秩序混乱,影响较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但扬城部分老年人却没能成为子孙后代们的文明典范和道德榜样,这对城市精神文明的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2.2 市民公共道德责任意识比较淡漠

公共道德责任意识是“作为道德主体的公民对与自身在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及所拥有的权力或能威相联系的自己在道德上的份内应做之事或应当为没有做到份内应做之事所担当的道德过失的自觉体认”[1]。扬城市民的公共道德责任意识较为淡漠,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在公共场所看见垃圾,您会怎么做”时,超过半数的市民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而在面对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这一不文明现象时,高达71.9%的市民选择了“不做声,远离他”,仅有14.5%的市民选择上前制止。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很多市民可以做到洁身自好,但对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虽心生反感和厌恶,却仍然选择“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冷漠态度。不可否认,网络媒体对个别正义缺席事件的报道影响了市民的道德判断,使其不愿、不敢与不文明现象作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阻碍城市文明的健康发展。

2.3 市民的志愿服务质量亟需提升

调查显示,高达72%的市民愿意做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目前全市各个区域都分布有不同规模、层次的志愿者协会、精神文明观察团、服务队等。他们积极投身于慈善募捐、义务献血、公益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这些公益团体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扬城市民热心助人、乐善好施、互帮互扶的人文情怀。在这些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志愿者无疑是颇受关注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年轻、富有活力、文化层次较高,服务内容广泛。其中包括科技馆、双博馆的义工、各大景区的义务讲解员,还有WCCO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外事接待者。他们学有所长,热心公益,为扬州承办的各项大型赛事、展览贡献一己之力,充分展现了年轻人乐观向上,热情真诚的精神面貌。但在与这些志愿者的访谈中发现,他们普遍缺乏城市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在外事活动中很难与外宾进行地域文化层面的沟通。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在扬大学生志愿者的对外服务水平。

2.4 市民的交通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非机动车随意穿行、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是扬州市民最反感的三种违反交通秩序的不文明行为;而随手扔垃圾、随手扔烟头、随地吐痰,则占据了卫生陋习的前三甲;在小区治理中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车辆乱停和放养宠物。业主责难物业不作为,物业指责业主不配合,小区内的不文明现象不断滋生,监管乏力。小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需要业主和物业共同营造和维护,而繁杂的小区管理事务仅靠业主自治和物业服务体系难以完成,亟需顶层设计。

扬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景点诸多,调查发现,各大景区的不文明行为中高居榜首的是随意践踏草坪,其次是商贩随意设摊经营和车辆随处停放,由此可见,市民在文明细节方面有待改善,景区的管理也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3 提升扬州市民文明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3.1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文实践的优势

“大学与文化始终是一对天然的共生体。文化是大学的生发之根,立命之本,大学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承载者。文化软实力建设影响和推动着大学的发展与进步,大学则通过创造和传承文化,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2]扬州2500年的文化底蕴浸润滋养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同时高职院校也是弘扬扬州城市优秀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

一是成立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宣讲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扬州从古至今涌现了大量的贤士、廉吏、英哲,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表率楷模,是因为其家族有着清正谨言的家风,这其中有秉承父训“明达体用”的阮元;有写信告诫其弟“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的郑板桥[3];有用一部《何氏家训》训诫子孙的何氏家族;还有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的束星北,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人才。束氏有《家训二十条》,要求子女学业要精深,生活要简朴,对后世子孙影响深远。这些家风家训体现了一个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后辈们可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成人成才。所以文明宣讲团要着力做好扬城家风文化的内涵建设,挖掘当代的榜样精神,普惠老年群体,让扬城崇德向善、崇廉尚俭、崇文重教的文明之风得以绵延。

二是创设城市人文精神传承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挖掘、传承、保护、利用好历史遗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城市发展的思路,深化城市的历史传承内涵,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加以创新,塑造融古代辉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优雅而独特的城市形象。”[4]扬州某高职院校围绕扬州市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城建宗旨,融合学院人文科学精英力量,拟定了扬州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研究、城市人文精神传承实践研究及三结合、三对接、三培育的科研模式研究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市民人文素质提升工程中去,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2 用活公共文化场馆的教育文化资源

扬州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城市,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24小时城市书房35家,举办了五届朱自清读书节,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但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软件的提升。以城市书房为例,外观设计别具一格,但里面图书的品质却不尽如人意,有些书籍有充数之嫌,所以政府部门不仅要注重书房量的提升,更要关注书房里书籍质的飞跃,让市民真正接触到健康、高尚、有水准的文化形态。

此外,要致力于打造智慧双博馆、科技馆,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将科学文化知识融入到生命体验中去。同时,可以城市书房为依托,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提高市民的参与度,调动市民阅读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科学人文素养。

3.3 推进学前儿童、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犹如一张白纸,任你如何描绘定型。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易更改的正所谓先入为主,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都是些优美高尚的故事。”[5]纵观国外的城市文明培育经验,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非常注重孩童的文明礼仪教育,从小抓起,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孩童的文明举止、卫生习惯。目前,扬州多家幼儿园和小学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宣传和实践活动,希冀通过此举在孩童幼小的心灵里撒下文明的种子。然而,调查发现,某些小学的品德课、地方文化课常常被主科占用,只有教材没有授课。德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必须常抓不懈方可见效。所以,各个幼儿园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打造精品文化素质实践课,并一以贯之。

要积极传播家校协同、携手共育的理念,让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有条件的学校可定期开展家长学堂的实践活动,邀请在子女教育方面颇有研究、成就的家长现身说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传授经验,让其他家长习得先进科学的育儿理念,从而以更为明智的姿态参与到家庭文明建设中来,只有家校通力合作,相辅相成,才能将未来的小市民们塑造成有礼有节、优雅高尚的文明城市人。

3.4 建立更为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

调查数据显示,有59%的市民认为造成扬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65%的市民认为监管惩罚力度不足,76%的市民认为要加大监管惩罚的力度。目前,扬州交管部门已在各交通路口设置了非机动车违章曝光台,并与市民的个人征信系统相关联,让违法者受到一定的惩戒。然而,对于随地吐痰、随处扔垃圾、公共场合吸烟等不文明行为,未能像天津、青岛、南京等城市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严厉惩罚,虽然“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广为传播,但也只是进行了道德上的约束,对某些市民起效甚缓,所以应针对不文明的违法行为制定更为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适当采取经济处罚,并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让市民既有内化的道德自觉也有外在的法律约束,从而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逐步提升。

4 结语

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城市文化的核心是城市精神,扬城市民需以“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城市精神为指引,逐步改善自身的行为陋习、观念痼疾,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生活品质、文化格调,让扬州不负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猜你喜欢

扬州市民文明
请文明演绎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漫说文明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对不文明说“不”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