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有效干预策略
2020-12-16黄永明
黄永明
注意力是学生一项基本能力,小学生注意力时效短,易分散。实践证明,教师的“干预”有助于加快学生注意力的形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就体育室外课的开始、中段、结束三个不同阶段,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同特征,对教师的有效干预策略进行总结。
一、课开始
课的开始部分虽然时间短,但很关键,此时学生还在课间的能量释放中,不能主动地、快速地、有目的地将注意力转移至体育课堂中。实践证明,体育课“开始静,一课静”“开始乱,一课乱”,因此,抓好课的开始部分十分重要。
1.调整教师站位
分析:日常教学中,教师站位太靠近第一排中间学生,不能将所有学生尽收眼底,两边容易出现视觉盲区(图1),不在教师视线之内的学生就容易开小差。
应对方法:调整站位。按照每班52人计算,4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后,横向距离约18m,经反复测算,教师站在距离中间学生8m远的位置,视线基本可以覆盖每一名学生(图2)。在教师的目光关注下,更有助于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和队形调整站位。
2.解决关键少数
分析:实践发现,学生注意力根据队形呈中间向两边逐渐衰减,图2红色区域的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出现小声说话等现象。
应对方法一:精准提醒。实践证明,班级中总有个别学生因习惯未养成、多动症等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此外,各班总有几个很会观察的“小精灵”,常常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窃窃私语”,如果不及时有效引导,就会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体育委员整队过程中,视情况适时走到这些学生身边,有针对性地精准提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快让学生处于安静状态。
应对方法二:调换位置。一般情况下,整队时女生前男生后,实践观察发现,后排男生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可以定期将男生与女生的前后排位置进行调换,学生的注意力能相对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此外,图2红色区域如果出现声音不断的现象,必要时教师可以将临近学生适当分隔,将特别爱说话、爱乱动的学生移至中间区域,待注意力集中遵守秩序后,再换回原来的位置。
应对方法三:注意力转移。通过了解,学生整队过程的说话内容大部分与本课内容无关,如果出现一部分学生低声说话时,教师可以尝试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如,采取集体三面转法练习,教师动令发出后,学生必须齐声大声喊出“一二”口令做动作。经过实践观察,通过2~3次的练习后,学生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应对方法四:问好训练。整队过程要尽可能做到“短、平、快”,即时间短、情绪平、节奏快,坚持每堂课师生问好,形成体育课礼仪,师生彼此相互接受和尊重,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良好的情感信任基础。
二、课中段
课堂的中段是一节课的重难点突破部分,是课的核心,这一阶段用时长,学生受注意力稳定性影响,有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出现“溜号”或“半溜号”状态,导致知识断点比较多,影响听课质量。因此,学生注意力集中是重难点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该阶段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教师讲解,轻学生感受
分析: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的讲解方式、语言组织有直接关系,啰唆、拖沓、术语多等都会成为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拦路虎。
应对方法:限时讲授,让讲解吸引注意力。如果教师讲解过程中专用术语多、枯燥、时间长、信息量过大,看似教师讲得非常认真,却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形成“落差”,客观上形成“繁、杂、乱”的无效信息。相比室内静止状态的学习,学生在运动状态完成技能时,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高效率的讲解,即“短、巧、诀”。短即时间短,根据教学经验发现,一般情況下,学生静止状态下的集中讲解,一次不宜超过20s,但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如有需要,可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边练边讲,达到讲解不遗漏、密度有保证;巧即语言巧,将专业技能术语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述,如,在讲解篮球传接球手臂伸直与屈肘缓冲动作时,可以形象地将球与手臂比喻成一对好朋友,朋友出远门时,手臂要“送”到最远处,朋友来访时,手臂要到最远处“接”到家里,学生一听就懂,教学效果很明显;诀即备口诀,课前将动作技能用类似“三字经”的口诀提醒,如,分腿腾越教学时,提醒学生要做到“并腿跳、推手快、分腿直、落地蹲”。此外,教师还应结合体育课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解,一般情况下,肢体示范的过程是慢速的,有时重点突破时可以“夸张”一些,如,在传授水平三六年级武术组合动作(一)“歇步盖打”时,手脚动作变换较多,学生对出拳和撤步容易混淆,从“马步架打”开始,借助夸张的肢体动作慢速示范,将右拳直臂抡起,夸张地做出“顶天立地”的姿势,将左脚后退与左手冲拳结合,“夸张”地做出“跪地听令”的姿势,结合简短的关键词提醒,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夸张”的示范可以辅助难点突破,但只能短时使用,长久使用会干扰规范动作的形成。
2.重技能环节,轻组织过程
分析:常态课中,横排小组听信号先后练习的方式经常出现。学生专注于动作技能,对练习中及练习后的纪律遵守,注意力往往得不到持续关注和有效分配,造成“散乱”的现象。
应对方法一:优化组织,让规则约束注意力。实践中,通过条件及规则限定,如,横排依次听哨声做短距离连续蛙跳练习,一般情况下,学生练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到终点后,学生行动较为“自由”,躺的、坐的、说的、玩的,队伍难以成形。优化后可以根据之前练习项目的特点,选择在游戏或练习开始前增加游戏结束后的要求说明,作为评价小组能否取得胜利的标准,可以要求小组全部练习或游戏完成时前后排成一条线或围成一个圆等。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与练习有关的辅助练习,让学生有事可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专注。类似于上述将不同练习贯穿于组织全过程的方法有很多,如,结束动作后为下一组学生做好“标杆”,比哪一组“标杆”站得直;最后一名学生完成后,组内所有学生手搭肩膀蹲下来;运球任务完成后,将篮球夹在两腿中间站直等。这些条件的限制,让学生无形中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应对方法二:整合手段,让变化催化注意力。为提升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性,可缩小注意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用学生的主动体验代替教师不断的“提醒”教导,这样不易搅乱学生的思维。如,在枯燥的原地抱腿跳练习中,为提升动作技能和弹跳能力,练习中放置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注意力,练习小组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练习,最大限度提升练习效果。此外,还可以采取提问、邀请示范、分类表演等不同练习形式的变化,达到催化学生注意力的深度提升。
应对方法三:小组学习,让团队改变个人。环境影响人,团队造就人,实践证明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学习会更自律。如,水平三六年级武术组合(二)學习中,要求学生记住名称、会做动作。在练习中,前后4人一组,共同边练边记,可以促进平时懒散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随后组织的最优小组展示评选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表现出最优的一面。再如,在接力跑竞速练习中,每组4名学生共同完成30次30m往返跑,组内成员根据各自体能情况进行讨论每人跑的次数与顺序,几次后可进行交换等,小组内平时耐力不好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努力奔跑,也会增强拼搏精神,主动要求再多跑几个来回,避免出现懒散的学生因跑不动而放弃,转而做其他事情的现象发生。
三、课结束
避免“虎头蛇尾”。
分析:在常态课中,经常出现由于学生体力消耗较大,在课的最后部分注意力过度抑制或过度兴奋的两极分化现象,出现教师上面说学生下面吵的现象。更有甚者,听到下课铃响不再整队就原地解散,这样的课堂就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学生的心得体会、疑问等,无法得到最终的沟通、解答。
应对方法一:师生“问”与“答”,询技能、问合作、再提醒。询技能指将本课重要技能要领进行再总结,学生说关键技术要领,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练得好的学生再示范一次,加深技能的印象;问合作指问一问小组合作感受,体育课的小组合作是体育课程标准社会适应目标的主要载体,可促进合作的常态化和思想的意识化;再提醒是教师将课中学生开小差的细节不点名地说出来,让学生心里清楚,他的一举一动教师都很关心,促使其下一节课集中注意力。
应对方法二:加强礼仪训练。结束部分师生再见的话别过程非常重要,这与开始部分的师生问候形成首尾呼应,如,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辛苦了”。师生内心会更加重视和尊重对方,久而久之课堂就会更加和谐,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应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方法很多,笔者只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从教师“干预”的角度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现更多适合的方法。只有通过更智慧的应对,促进学生注意力养成,促进学生尽快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