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后的效果

2020-12-16郭春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微创脑出血

郭春丽

脑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为25%~30%[1],在临床属于发病率偏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具体是指脑实质并无受到明显的外伤因素撞击,自身内在因素而导致血管破裂,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当前对此类主要采取外科血肿清除手段治疗,虽然手术治疗在微创理念和医疗设备完善的引领下对患者机体创伤已经明显下降[2],有效的保障了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康复效率,但外科手术抢救的脑出血患者依然会存在诸如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破坏患者舒适性以及治疗配合依从性[3],因此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有重要影响。本院对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护理模式遵循当前医学理论原则,涵盖生理、心理及社会多个层次[4],采取全方位综合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更深入了解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本院近年收治确诊为脑出血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间收治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选取10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 立体定位清除血肿手术方案。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进行,选择患者参加前均详细告知研究内容并得到其愿意配合的表示。根据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案为准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27 例,女性23 例;年龄53 ~79 岁,平均为(61.3±5.1)岁;高血压病程2 ~8 年,平均为(5.1±0.6)年;入院时对其进行GCS(Glasgow,格拉斯哥)评分[5],分数7 ~12 分,平均为(9.1±0.7)分。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29 例,女性21 例;年龄51 ~78 岁,平均为(62.5±4.9)岁;高血压病程1 ~9 年,平均为(5.0±0.7)年。GCS 评分为7 ~12 分,平均为(9.2±0.9)分。患者接受颅脑CT 检查后确认出血病灶位置,具体如下:16 例位于颞叶,10 例位于顶叶,24 例位于基底节区。21 例患者左侧偏瘫,29例患者右侧偏瘫。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出血外科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两组患者干预后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其独立生活活动能力应用Barthel 指数量表检测,量表共含有10 个项目,每个项目0 ~10 分,所得分数越高提示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健全;对其运动功能应用Fugl-Meyer 量表进行评估[5],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越轻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对于干预前,患者独立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护理干预本质上属于一种临床教育行为,是针对患者而执行的具备针对性、系统性的措施,帮助患者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临床治疗最佳辅助行为,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保障干预的质量效果。

医学模式在逐渐的发展完善,对于患者的干预已经从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覆盖范围逐渐增加,延伸到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护理措施的需要适应并转变发展成为全方位综合性干预。

外科微创理念已经推广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的完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已经出现明显变化,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逐渐被微创血肿清除术取代,但作为侵袭性手术操作,即使微创手术治疗能够降低对机体创伤,从而保障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康复质量,提升对神经功能的积极影响,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单纯接受常规护理患者预后质量依然得不到保障,提升对微创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力度,有重要价值。

3.1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1)术前对患者机体情况、是否能够耐受手术进行全面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并做血压管理,监控颅内压以免出现脑疝[6];(2)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手术内容、疗效、需注意事项、术后情况[7];(3)手术过程中与医生保持良好配合,全面掌握生命体征变化,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术后护理:(1)心理疏导。术后与患者耐心的沟通,保持亲切的态度,对于患者存在的各种疑问耐心解答,通过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如发现有悲观、消极等情绪应该适当疏导,尽量消除[8];(2)饮食护理。帮助患者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主要摄入原则为高蛋白、容易消化、低盐低脂,如患者病情相对严重的可通过鼻饲进行营养补充效果[9];(3)功能恢复性锻炼。根据患者术后具体情况对其功能锻炼相关方案进行设计和调整,如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在功能位防止肢体然后采取理疗、按摩手法来帮助其加快循环,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10]。如患者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则鼓励家属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肢体康复训练:为了避免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出现痉挛现象,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大关节能够自由活动,也为患者后期的肢体功能恢复做好良好的体位基础。在患者的肩胛骨下面放置枕头以便能够将上肢的整体水平线升高,伸直患者的肘部、腕部以及手指。在膝盖下方还有臀部放置枕头,让髋关节有序的进行内旋和屈曲运动,踝关节背屈,让足底保持在平放的姿势。之后让患者进入侧位状态,应该尽量的使用患侧位方式,这样能够对其患侧的知觉进行刺激,降低出现痉挛的可能性,同时让健侧保持在自由活动的状态下。伸直上肢,然后分开手指。下肢的康复训练则是让健侧保持在前,患肢保持在后,膝盖保持屈曲,踝关节背伸。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让患者保持半卧姿势,然后在患者方便使用的地方摆放餐具与食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使用健侧一边的手将食物取出,然后放到患侧的手上,然后放入到口中,通过一系列动作让患者的患侧与检测的手功能灵活程度逐渐上升。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碍的,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摄入流质食物,在进食的时候在患者的舌头后根部放入食物,使用吸管来进行喝水操作。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个人卫生整理,内容包括洗脸、刷牙、洗澡、洗手、穿衣服和脱衣服等。

表1 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数据比较(分, ±s)

表1 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数据比较(分, ±s)

Barthel Fugl-Meyer对照组 36.7±4.0 44.6±5.9观察组 65.7±7.5 86.5±8.1 t 值 24.125 29.566 P 值 <0.001 <0.001

3.2 小结

在本次研究当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在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后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活动能力等均有令人满意的恢复,可知涵盖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包括术前的评估、手术准备、术中与医生的有效配合以及监护、术后体征观察以及引流管理等[11],加上心理护理诸如健康教育、术后心理疏导,社会护理包括术后康复性锻炼、理疗、运动功能锻炼、家庭支持等,对于患者的康复均会产生积极影响,让患者对于治疗、护理措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积极配合,最终取得预期效果[12-13]。

综上所述,为外科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康复有积极影响,除了为患者提供以往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其它多个方位护理帮助患者提升自理能力,保障肢体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微创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