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
2020-12-16黄小波匡玉明
郑 霞,黄小波,董 宇,匡玉明
(1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云南 昆明 650051)(2 云南省昆明市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00)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骨肿瘤,又称为成纤维细胞性纤维瘤、硬纤维瘤或韧带样纤维瘤。该肿瘤具有大量胶原纤维、细胞较少,细胞具有轻度异形性,可累及任何骨,术前临床及影像诊断及其困难。笔者收集2009 年—2016 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 例扁骨DF 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扁骨DF 的影像学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扁骨DF 患者3 例,男性2 例,女性1 例,年龄14 ~30 岁。3 名患者中病灶位于肩胛骨1 例、髂骨2 例,临床均以发病部位疼痛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
CT 检查使用SIEMENS Definition AS128 螺旋CT 机,扫描层厚0.6mm,间隔0.6mm,常规二三维重建;X 线检查使用SIEMENS Fusion FD 数字化胃肠机;MRI 检查采用GE Optima360 1.5T 磁共振扫描,常规平扫+增强。1 例行X线检查、CT 三维检查,2 例行X 线检查、CT 三维检查及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术前影像诊断中1 例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其余2 例仅考虑肿瘤、未具体定性。所有资料经两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回顾性分析病灶影像学表现。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患者均以发病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多呈阵发性钝痛、能忍受,活动后疼痛感加重,其中两例患者局部可触及质硬包块。
2.2 影像表现
回顾性分析几例患者影像资料,均以局部扁骨单发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根据病变骨质破坏区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其内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可见少量骨嵴及多发稍高密度钙化,病灶周围骨皮质不连续性吸收,但不会出现较大范围骨皮质完全吸收改变,残余骨皮质硬化,在CT 图像上呈穿凿状破坏,在平片上类似皂泡样表现,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映;部分病灶骨皮质缺损处见病灶组织向骨外蔓延生长,但周围邻近组织无明显浸润表现;MRI上病灶边界清晰,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T2WI 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囊状改变,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多房囊状表现病灶主要以壁及分隔强化为主。
3 讨论
3.1 临床发病特点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属于骨成纤维性肿瘤的一类,发病率极低,约占全身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0.58%,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发病率相同,本组患者中最小年龄14 岁、最大年龄30 岁,与文献报道发病年龄相符[1];DF 全身各部位骨均可发病,以下颌骨及长骨干骺端发病率偏高,其余部位发病率较低[1,2,3];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持续数周至数月的疼痛和肿胀,部分患者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症状而就诊,因此临床首诊时诊断困难。
3.2 影像表现特点
扁骨DF 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回顾性分析几例扁骨患者的影像表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均以单发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病灶范围相对较大,根据病灶范围大小表现出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内部可见残留骨嵴、多发钙化及不同程度囊变,病灶与正常骨之间分界清晰、可见明显硬化边,周围骨皮质部分性吸收,残余骨皮质硬化,病灶膨胀性越明显则周围残余骨皮质越少,X 线片出现类似“皂泡状”表现,CT 三维图像上呈穿凿状破坏;部分骨皮质缺损处可见病变组织向骨外蔓延生长、但周围邻近组织一般不受浸润;病灶周围不会出现骨膜反应。磁共振上病灶以不均匀等T1、长T2 信号为主,与正常骨及周围正常软组织分界清晰、无明显周围侵犯及水肿表现,病灶内可见不同程度囊变,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
与长骨DF 相比,扁骨DF 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部分性吸收及无骨膜反应等表现与其类似[4];但扁骨DF 的膨胀性改变较长骨病变更加明显,同时更易出现病变组织向骨外蔓延生长,这些与长骨DF 明显不同。
3.3 鉴别诊断
扁骨DF 表现及生长方式具有一定的侵袭性,但侵袭性不强,主要应与以下骨肿瘤相鉴别。(1)骨巨细胞瘤:从临床发病特点来看,两者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相似,以青壮年居多,两者均多发生于四肢长骨、但扁骨也可发生,骨巨细胞瘤发生于扁骨时倾向于软骨下区,而扁骨DF 则发生的部位不仅局限于软骨下区;从影像表现来看,扁骨DF 与扁骨骨巨细胞瘤相似点较多,骨巨细胞瘤也有一定侵袭性,两者同样以单发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骨巨细胞瘤较大时病灶周围骨皮质也可出现断裂、缺损,但扁骨DF 病灶内不规则钙化更多见,同时扁骨DF 骨皮质缺损处可以出现病变组织向骨外蔓延生长,这点在骨巨细胞瘤上很少发生;这些都有助于两者鉴别。(2)动脉瘤样骨囊肿:为良性骨病变,无恶性侵袭性表现,但当扁骨DF 发生不同程度囊变时,仍需与动脉瘤样骨囊肿相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内可见大小不等多囊状改变,增强后囊壁强化,大部分骨皮质受压膨胀、变薄伴硬化,这些与囊性表现DF类似,但动脉瘤样骨囊肿一般骨皮质连续,不会出现骨皮质完全吸收、中断的情况,同时不会出现向周围侵犯的表现、部分病灶囊内可见液平[5],这些与扁骨DF 不同、有助于鉴别。(3)部分低度恶性骨肿瘤:扁骨DF 有一定的侵袭性表现,应与部分低度恶性骨肿瘤相鉴别,特别是髓内低度恶性骨肉瘤、纤维肉瘤[1],此类恶性肿瘤一般膨胀性改变不明显,病灶周围通常无硬化改变,磁共振上病灶侵犯范围明显较CT 及X 线病灶范围更大、侵袭性表现较扁骨DF 更明显,病灶出现骨皮质破坏时、吸收的更彻底,周围出现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等恶性征象更多。
总体而言,扁骨DF 发病率低、影像特异性表现不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病患扁骨出现具有一定侵袭性溶骨性骨病变时,应结合患者临床发病特点首先考虑常见病,如骨巨细胞瘤等,在出现不符合常见肿瘤的异常征象时,可以考虑到DF的可能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