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创新教育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之我见
2020-12-16王淑君甘肃永昌县第四中学
王淑君 (甘肃永昌县第四中学)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加强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推行创新教育,大力提高人才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教学最终服务于学生,这种服务区别于社会上的商业服务模式。它随着教育对象的年龄、个性心理特征、已有知识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而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我们长期探讨和研究。在当前时代形势和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改变教师的执教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则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奠定创新之基
学校是贯彻和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最终之地,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更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和布局。
1.切实提高认识,做好创新教育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形势,学校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及时修订学校发展规划,增加或单独制定学校创新教育发展规划,及时把创新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轨道,抢占教育的制高点,为学校持续发展赢得先机。思想引领,理论先行。首先,学校领导层要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国家关于创新和创新教育的相关理论,深刻理解和吃透创新的原因、具体做法和重大现实意义,在思想上认同和支持。其次,创新是国家战略,要真正做到转变思想,立即行动,集思广益,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校的创新教育并督促检查贯彻落实,为学校创新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和抓手。
2.主动担当作为,落实创新特色学校建设
顺应时代潮流,创建特色学校是近年来地方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好多学校都在积极创建特色实验学校,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和特色实践活动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示,创建成果显著。我们应该利用创建特色学校的大好时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加大学校创新硬件和软件投入力度,建设创新功能室或场馆。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展示学校创新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争取创建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档次,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二、教师精讲、点拨,当好助教者和指导者
1.切实变“包办”为精讲和点拨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为了分数和提高升学率,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记不住、考不出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承包式”的服务。课堂上苦口婆心、面面俱到、一讲到底,课堂外频繁地测试,大量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疲于应付。在这种“承包式”应试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变成了一台台应试的机器,过分地依赖教师,几乎成了教师的“奴隶”,学生高效学习和创新的主体作用受到了限制和扼杀,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执教观念,代之以指导式、助教式的服务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精讲点拨,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多措并举优化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推进创新教育奠定基础。
2.真正变“传统”为新颖和创新
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倾情投入,在备课上创新自己的思维,精心进行创新设计。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和时代创新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流程和问题,用全新的思维、材料和问题支撑起课堂的高点和亮点。选用新颖的时代背景材料和时尚元素,设计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开拓性、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探索和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度、创新参与度,使创新思维贯穿于课堂始终,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创新课堂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三、学生主动、乐学,真正做学习和创新的主人
学生是创新和创造的真正主体,必须培养学生主动、乐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创新创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主要体现在精神、认知和实践三个层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
1.克服依赖思想,培养主体精神
学生主体精神的核心是自主、自立、自强。而在传统“承包式”服务的教学中,好多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不愿动脑思考,缺乏自立自强独立思考的精神,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先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依赖性。例如,通过语言鼓励、当代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成功激励法等,充分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另外,在教学中,对一些难度不大,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能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自立起来,进而培养自立自强的主体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
2.培养认知能力,养成创新思维
思维引领发展,学生认知的核心是求知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能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研究一般性问题,特别是能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和态度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要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意志力集中到解决困难上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论证。同时,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认知过程由具体的感性的表象向抽象的理论过渡,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会的认知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式和习惯,从而逐渐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
四、积极参与实践,努力践行创新体验
学以致用是学习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锻炼和提升。实践的核心是操作、合作和协调的能力,这是学生创新创造主体性形成的保证,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直接途径和重要保证。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时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激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并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提出创新性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角度思考,充分体现其创新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换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专题讨论、分组讨论、上讲台板书演示等,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团结和协作精神。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的创新作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课外,教师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实践访问等。例如,根据本地环境特点,让学生去了解自己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调查形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履行环保义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践行创新实践能力,收获创新快乐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类”“创新类”“科幻类”活动。近年来,有关部门举办的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作品展”“五小作品制作”“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要求学生以科技幻想绘画、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创意制作、科技影像制作等形式展示创新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创新实践,在制作和比赛中收获喜悦、收获知识、收获快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课堂上突出学生自动乐学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新颖的理念和精讲点拨的主导服务功能,课后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创新实践体验,就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创新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