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 精准 精致:区域教育科研转型发展路径

2020-12-16管建林浙江嘉兴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29期
关键词:区域研究教育

管建林 (浙江嘉兴教育学院)

区域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智力支持。近年来,嘉兴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研训一体”机制下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不断丰富教育科研的内涵,以精心把脉助推区域教育科研从散点研究走向集群攻关,以精准发力助推区域科研从有形无神走向形神兼备,以精致变革助推区域科研从精品样板走向植根现场,发挥教育科研“凝心、聚力、成智”等功能,收获了“夯实管理基础,深化研训一体,区域整体提升,凝聚嘉兴经验,引流高端研究”的深耕成绩,为打造人民满意的红船旁“品质教育”提供了智力服务和科研支撑。

一、精心把脉,助推区域科研从散点研究走向集群攻关

教育要发展,科研需先行。近年来,嘉兴教科研工作以“打响区域品牌、突显嘉兴品质”为目标,以推进科研转型为导向,不断丰富教育科研的内涵,着力深化课程改革研究,从散点式研究走向集群式攻关,助推全市教科研工作走出经验主义的误区,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1.以系统学习把准方向,顺应时代趋势。常态化教育科研工作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找准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比研究员的智力或天赋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市以系统学习引领科研发展方向,开展三大层面的学习,一是科研员培训,通过“品质教育、红船领航、接轨上海”等专题培训,组织科研员赴华东理工大学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组织县市区教科所长、科研员赴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质量管理专题学习,邀请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上海教育科研》副主编徐士强作《教师研究与成果表达》专题讲座等,围绕补短板、强保障、提素质、激活力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科研员的整体素养。二是核心团队培训,在全市建立小学、初中等七个教育科研核心团队,开展“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塑造”等专题培训,提升科研骨干和中坚力量的整体实力。三是骨干教师培训,通过骨干教师教育科研高级研修班、论文班等分层分类培训,夯实群众科研之基,点燃区域教育科研之火。

2.以调查研究梳理问题,服务领导决策。区域教育科研既要眼光向下,服务一线学校与教师,也要眼光向上,服务教育行政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建立科研员参与区域重大科研项目机制,落实科研员参与嘉兴市政府基础教育发展情况专项调研、《人民教育》嘉兴教育经验文稿撰写等项目,通过执笔撰写《嘉兴市本级初中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嘉兴市本级研训工作发展调研报告》《嘉兴市学前教育“扩容提质”策略研究》等报告,以调研为基,精准把脉区域教育的问题,为区域教育发展献言建策。面向县(市、区)科研机构、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和非基地学校三大群体,开展“嘉兴市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调研”活动,对科研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奖励机制、管理模式、创先争优对策、科研改进建议等进行集中调研,梳理出区域教育科研领导兼职过多、管理人员偏少、专业指导力量不足、科研人员能力提升困难、成果奖励机制缺失等问题,致使县市区科研管理始终处于“收收发发、理理送送”等简单的事务管理状态,政策研究、调查研究、科研指导、决策服务、成果转化等科研引领与指导处于真空状态。此外,县市区教育科研在区域教育考核中分值比重过小、奖励力度偏弱、经费支持不足、行政管理事务繁杂、高质量成果推广不足等问题也是当下影响区域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后续的教科研工作中直面问题,分析现状和存在的短板,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3.以创新思路优化管理,提升研究品质。建设三级共享教科研管理网络,完善教育科研基地考核机制,发挥教育科研基地的示范辐射功能。规范课题评审管理,坚持县(市、区)初审、市教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复审、评审领导小组终审的三级评审制、匿名评审制,确保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使全市教育科研在量的突破中走出质的提升。植根现场,在贴心服务教师成长、聚力服务课改教改、转型服务行政决策中培育和孵化区域教科研精品成果,全市近两年先后获浙江省科研人员优秀科研成果奖14 项,2018 年浙江省教研成果奖17 项,2017、201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15、16 项。弘扬红船精神,成功立项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轨迹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全市层面开展“红船精神进校园”专项课题研究项目,通过红船德育专项课题负责人培训和中期交流活动等,培植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打响红船研究品牌。

二、精准发力,助推区域科研从有形无神走向形神兼备

传统教育科研较多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炼,将重心放在方法层面,导致区域教育科研缺少理论自觉和规律思辨、理论归纳等理性梳理,导致教育科研出现“有形无神”现象。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教育科研的精准发力,就是要让全体科研工作者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入手,沉得下基层,摸得清情况,看得准问题,拎得起规律,使区域科研从“有形无神”向“形神兼备”转型。

1.定位更精准,让区域教育科研守正创新。区域教育科研的生存,必须把根深深地扎进教育实践的土壤。两年来,嘉兴教科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研训一体”机制下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实施科研骨干培育工程、省级课题提亮工程、科研下乡助力工程、长三角一体化接轨工程和“红船精神”弘扬工程等,以项目研究增强科研人员的研究定力,促进广大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化,实现教研教科师训的深度融合。通过一年两期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模拟研究过程的任务驱动方式,让全市科研骨干教师学会聚焦问题、找准课题、厘清思路、选择方法,运用科学理论遴选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自我研究水平的提升。抓实各级各类课题负责人的立项和结题培训,采用“专题报告+实例剖析+负面清单”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助力教师的行动研究。

2.服务更精准,让区域教育科研品牌凸显。区域科研改革空谈无益,研究的智慧源自目标清晰的行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指点江山”的人,但更需要“打江山”的人。为此,嘉兴教科规划管理部门围绕区域教育发展这一主线,集中智慧对教育科研趋势、理论、规律等进行攻关研究,在高水平的科研指导中提升科研影响力,既注重区域科研的宏观规划与设计,又珍视一线教师微观的突破与超越;既立足中小学课堂的躬身实践,又重视专业理论研究的学术支撑意义。科研实践中,全体科研员以精准服务为指向,使研究的眼光聚焦宏观政策层面,发挥教育科研的智库功能,为教育行政服务,为一线学校及教师服务,让学校和教师研究有方向、过程有指导、困惑有点拨、成效有提升。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成果汇展活动,围绕“聚心、聚智、聚法、聚力”等核心词,设计核心素养视角下特色课程开发、儿童生长视角下学教学方式变革、加深理解视角下微型课题研究、智慧碰撞视角下校本科研活动现场展示等四大模块,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教育科研助力课改教改的经验与魅力,凸显区域教育科研品牌。

3.循证更精准,让区域教育科研实现文化转型。基于循证的实证研究是推动教育科研从模糊表述走向精准实践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一线教师的很多研究成果,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目标达成多于理性思辨,其内容大多是个人观点和主张,重在强调某种观点的意义和重要性,恰恰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证据”。因此,嘉兴全市每年开展调研课题和重点调研课题立项、成果评审活动,涌现了一大批调研课题成果,其中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李强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实证评价及其影响机制模型建构》获浙江省教研课题成果评审一等奖,基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区域教科研转型实践,破解了研究范式的陈旧瓶颈,倡导基于数据、证据的实证研究,使区域实证教育研究文化蔚然成风。

三、精致变革,助推区域科研从精品样板走向植根现场

近年来,嘉兴教育科研注重向普惠科研转型升级,用心服务广大基层教师,助推区域科研从精品样板走向植根现场,让更多教师从中得到实惠,让广大师生真正品尝到教育科研智慧之果的香甜。

1.优化机制,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探寻。普惠科研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区域科研的均衡发展上,面向一线的科研服务,无论城市学校的教师还是乡村学校的教师,无论科研基地学校的教师还是一般学校的教师,均应获得相同的科研服务与智力支持,才能走出过度关注“重点学校”和“骨干教师”的误区,使更多基层一线教师得到引领和培养。教育科研要始终朝向基层一线,接地气、聚人气、强底气,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基层师生,开启“为教师幸福人生奠基”的美好图景。完善“科研普惠”机制,嘉兴从加强县市区科研机构、嘉兴市科研基地学校和一般学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配置工作入手,配足配强专职科研人员。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增强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专业指导力度和专业话语权,争取教育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和成果奖励资金。将教育科研列入教育系统年度考核整体工作之中,作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一线学校考核的重要条目,增加区域教育科研质量的硬性考核指标,增加科研在学校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和奖励力度,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机制创新实现区域科研理想与现实的动态平衡。

2.面向全体,务实与前瞻的权衡着力。区域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教育科研的现代化结伴而行。嘉兴全市教育科研注重朝向全体、朝向精准、朝向科学,真正承担起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科研的重大使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以接轨长三角发展为视角,确立科研人员发展目标,以三把利剑树三种愿景:专业学习的利剑——专业引领,站得稳“讲台”;教育科研的利剑——把握趋势,登得上“高台”;点评指导的利剑——结构思维,把得牢“擂台”。在争做“三台”高手的科研实践中实现重心下移,使教育科研从思辨转向实证;走向精准服务,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智库兼具;直面现实问题,使教育综合研究与成果应用并重。

3.品质研究,专业与生活的生态选择。科研人员要做专业领域的精神领袖、改革先锋和实践高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影响力,缩小自身的职权影响力,降低实践与指导的重心,靠前真研,率先示范,才能形成专业指导力和研究风格,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教师创新发展的推进器、教育思想和专业精神的孵化器。嘉兴从强化科研人员队伍的培训与学习活动入手,锤炼队伍素养,扎实国际化品质研究的理论探索、实践载体创新研究,凸显科研的服务功能,创新科研网络管理方式,启动精品项目的孵化工程,建立区域内科研人才资源库,实现了区域教育科研的转型,使区域教育科研从侧重微型研究转向强化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研究,发挥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和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区域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