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切勾兑,为儿童道德成长助推力量
——小学品德实践活动与校园活动有效“整合”的策略探究
2020-12-16浙江省义乌市黎明湖小学马晶龙
浙江省义乌市黎明湖小学 马晶龙
据调查,目前学校大部分班主任都兼任品德学科教学。在开展品德单元实践活动的同时,又积极承担着校园活动的实施和引导。为此,笔者认为,合理有效地进行品德单元实践活动与校园活动的“整合”势在必行,这种“1+1”的整合方式,必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发挥更大的效应。现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品德单元实践活动与校园活动整合为例,探寻有效整合的策略。
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活动的涉及面也很广泛。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活动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老师和家长还有社区,这些评价的主体也随着活动的开展,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有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勾兑“学科协作”,适时进行教师评价
在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的理念下,作为评价之一的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角色由领导者向引领者转化,成了引领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员进行评价活动的“首席评价员”。
在进行四下第三单元主题为“爱我中华,展民族风采”的品德实践活动时,就采用教师主体评价开展活动。基于教师评价标准,我们将校园艺术节“环保服装展风采”这个活动联系起来,由美术组的老师负责活动的策划和评比。通过学生自主上网学习,动脑思考策划、动手裁剪制作,上台合作展示,一起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自信参与、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活动中油然而生。此刻,美术老师也全程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从孩子们的选材制作、服饰的美观、展示形式的多样等方面予以综合评定,最后,将这个评分标准融入品德实践活动评价之中。
这种勾兑校园活动,切实进行品德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打破了原先仅由品德教师一人独占评价的局面,让更多的学科教师参与其中,评价显得更加客观真实,也有利于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得课程评价真正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服务。
二、勾兑“他人合作”,及时进行同伴评价
品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少不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评,是一个促进评价双方学生自我道德成长的过程。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的同时,我们更提倡的是一种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参与形式,这为品德实践活动遵循的同伴评价原则提供有利的资源。
针对四上《共同生活的世界》这个品德单元内容,以小导游的身份,组织开展“我眼中的美丽世界”的小小论坛主题式交流活动。我们打算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进行品德实践活动,力图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依据这个品德实践活动目的,正好与学校开展的主题为“喜迎G20,中队文化展”班队展示活动不谋而合。于是,就将“中队文化秀”这个活动作为品德实践活动得以开展,围绕活动主旨,确定评价主体为同伴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活动中,学生纷纷展示自我的口才和才艺,针对同伴的发言,还能及时进行补充。在同伴的互评中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活动氛围浓烈。
是啊,适时挖掘校园活动中的有利因素,将其融入品德实践评价之中,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都将为活动带来活力,评价的过程有理有据,丰富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培养其自主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评价目的水到渠成。
三、勾兑“家长参与”,切实进行家长评价
纵观品德课程,许多单元主题都是从家庭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热爱家庭,关心长辈,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为此,家长评价也成了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如,开展四上二单元“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品德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时,我们就结合校园“成长季”主题活动进行整合。孩子们通过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床铺,在一系列劳动生活实践中,体会平日父母长辈劳动的艰辛,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感受到父母浓浓的关爱。这个校园主题活动,邀请家长也一起参与其中,他们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美食,纷纷给孩子写信,感恩之情、父母之爱不言其中。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带来的温暖,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活动也让家长受益匪浅,无痕中家长评价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样的有机评价,让学生依据活动的目的走向生活,再将生活融入教学,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不但活动的实效性逐渐增强,同时又将品德教学无痕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避免品德学科评价的形式化。
整合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策略,通过品德实践活动和校园活动的有效整合,能起到“1+1>2”的效果。不仅仅让校园活动更具德育内涵,更具生命活力,更重要的是,随着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品德实践活动和校园活动的有效整合,必将为品德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