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20-12-16朱本慧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本慧(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引言1
自从进入新世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也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大影响,政府和人民也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否则,不仅浪费农业资源,还会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严重影响[1]。尽管中国近年来增加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精力和投入,但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与预期水平仍有些差距。从资源效率和工业能力来看,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优化,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仍是急待解决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减贫战略的不断实施,整个经济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政治支持。而怎样将实际与整体路径的实现更好结合起来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2]。这一研究将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和保持我国经济高水平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不科学的发展模式
我国农业对生态资源利用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农业模式在农村发展模式中仍占主导地位。土地资源利益在与产业结构的联系上仍然欠缺,而且农业种植业缺乏有效管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和土地利用率低是农业经济改革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因为农业经济改革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不合理的资源分配
就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农业资源配置不公,导致整体发展状况和经济效益低下。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资源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有限的农场面积使得难以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也难以利用农业的技术优势。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和生产周期长,社会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意愿不高,因此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得不到有效的提供。尤其是一些重点项目更需要资金的支持,不好开展市场化运作。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由于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差,许多技术人员更愿意到城市寻找出路,因此农业发展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受到以下因素的阻碍——科学和技术专利的数量和应用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总体收益较低[3]。
(三)必要信息支持的缺乏
网络时代正在加速信息的传播,丰富的信息资源将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农业经济能跟上整个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获得信息的机会较少。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够,在缺乏相对科学的农业信息网络和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的情况下,农业经济的管理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支持,也无助于全面改善治理。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西部未被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多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很大,大约为陆地面积的71%,共计681万平方公里。且西部地区草原和耕地的土壤肥力也较高,土地资源非常丰厚。农业用地储藏量很大,且还有很多未被开发和利用的土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农地资源开发潜力,政府应该及时做出规划,优化当地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4]。
(二)粮食需求缺口大
虽然我国具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且具备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还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中国的现代农业化水平较低,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5]。虽然我国有18 亿亩的红线农田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一些地方当局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田面积仍以每年40 万公顷的速度减少,逐渐过渡为农业净进口国。
(三)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经营方式上,中国大部分农民继续采取一户为主的粗放生产方式,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工业化的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看,当地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得农民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其次,在农产品技术方面,如保鲜和仓储等都还比较欠缺,导致农业产品通常质量低下,在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最后,在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初级商品,缺乏对有关农产品的深度再加工直接影响到销售和农民获得经济利益。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除众所周知的劳动力短缺外,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民素质整体不高、缺乏资金等[6]。
(一)农村资金相对缺乏
没有财政资源,企业和行业的运行就无法保证,资金来源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血液。但是,农村地区的销售市场比较狭窄,基础设施更是薄弱,所需的人力和技能相较城市来说比较匮乏。每个投资者都是以经济人的身份存在的,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使利润最大化,保证获得最大的利益。农村地区的投资需求不高,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许多投资商在农村发展的投资意向上很低,另一方面农村固有的本地资金也都更倾向于向外投资或者用于储蓄。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强有力支持,因此农村地区因缺乏资金,影响了产业集聚,进而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二)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虽然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仍然很低,大多数农村居民仍然具有较落后的思想观念,子女上学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因此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尽管仍然有部分比较开明的家长,让他们的子女具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农村地区欠缺的教育资源和较差的教育条件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虽然也有部分优秀的孩子能够摆脱农村走出去,但是他们很难再会选择回到家乡,因为家乡资源的匮乏支持不了自身的发展,在家乡更是缺少机会。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立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运输物流业的相对完善,许多企业和行业在开展业务时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缺乏了基础设施,商业活动也没有办法进行,如远程控制和处理、银行清算和及时处理货物等,这也构成了潜在的风险。因此,在农村地区经济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且收入得不到更好的保障,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人更愿意去城市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了农村发展的进步。
(四)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
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成年人也选择外出打工。目前,中国企业发展离不开劳动力这个要素,但是城市相较农村来说便利太多,而且工资也比农村高出许多,导致许多年轻人宁愿在城市工作,甚至定居,出现农村生产力下降的情况。在平常时间里,在农村居住的大多为老人和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农耕活动和农村工业的发展都得不到提升,而经济生产活动往往离不开劳动这个要素。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由许许多多方面构成,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和不平衡。要促进正常和稳定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就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
(一)配备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
技术和管理技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应当增加农村地区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提供足够的资源以此提高当地人的受教育水平,改变他们较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样可以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另一方面,由于技能发展需要一段时间,这可以用来解决今后人员短缺的问题,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配备技术和管理人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实力
政府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强监督和落实工作,提高“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觉悟。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实力,应加大投入和控制力度,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高其利用率。政府不仅要清楚的了解到基础设施不完善,还要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资金,确保“补漏补缺”,并为经济的顺利运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政府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协调保留机制,保证农村劳动不外流
为了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大多数青年农民工都选择外出务工因此政府应首先建立一些机制,以此留住劳动力,防止农村的劳动力向外流出,还要支持并鼓励农村劳动力在本地的工厂上班,并向希望留在村庄的人提供适当的政府补贴。由国家支付的社会救助费用,将有助于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维持农村地区的就业,使现有的农村乡镇工厂得以管理。从长远来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部分商业链条将逐步融入一个相对完整的农村经济市场[7]。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先决条件,为了满足农村发展的财政需要,政府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职能,从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各方以及其他公共部门调动资金,使比较完备和先进的金融信贷系统建立起来,以提高贷款信息的透明度,鼓励大型、中型和小型贷款的数额,让借贷双方没有后顾之忧。通过政府对资金的调动,使得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可以解决,资金的流动性得以提高,从而使资金升值,进而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