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经济商贸专业产业学院实践教学的探索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16王厚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厚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满足其所在产业长期发展需求的学生。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发现热点问题,并根据需求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是重要的课题。到目前为止,校企合作是解决上述问题最适合的方案,一方面,校企合作比市场调查更直接;另一方面,又比教育市场化更柔和。2016 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通知》,提出“服务发展、改革驱动、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建设要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要求,构建了以项目为驱动,基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该模式由四个模块构成,其中包括:协同建设、协同育人、联合管理和合作经营。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利于建立高效、互利、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在管理实践中高职院校对企业的规制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将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专业的校企合作经验,分析目前合作模式的长期优势和短期缺陷,并结合短期缺陷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国内外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模式的发展现状
产业学院是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的平台,核心就是让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比较早,各国都有符合自己国情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新加坡推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澳大利亚“TAFE”—校企合作市场化模式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目前国内商贸专业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发展得较完善的模块包括:协同建设和协同育人。协同建设方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专业采用“双主体”合作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创建、共同管理。企业负责市场资源引进,高职负责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项目经费调度和资源管理。协同育人方面,建立了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以培养校内全日制学生为主的产业学院;二是以企业内部员工和技能培训为主的产业学院;三是全日制学生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双重任务相结合的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内容可以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校企双方借助产业学院平台共同实现从学生的选拔、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深度合作。共同管理方面,产业学院普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有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产业学院的制度制定、人力和其他资源建设、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重点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建设。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从订单班、学徒制和学生派驻企业的顶岗实习,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再到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经历了一个低级高级的形式演变与发展过程。
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共建产业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开推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这当中政府部门需要起到支持和联结的作用,如果政府的制度、政策等支持力度不够,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产业学院难以筹集充足资金,合作企业数量不足,也无法保障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其二,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平衡,产业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等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才能保障校企之间的高效合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紧密度不足,有的企业虽然是学校的意象合作目标,但企业自身业务压力大,不愿意主动和院校合作;其三,学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利益平衡问题耳而目前校企合作缺乏矛盾解决机制,如此一来当出现冲突矛盾时,合作双方的执行力度不足,冲突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解决,影响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
如果合作企业数量足够多,学校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筛选,合作企业的准入条件也会越高。这有利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如果准入条件提高了,合作企业的质量也会相应地提升。这有利于解决第二、第三个问题。若要从根本解决后两个问题,必须通过建立退出机制使入驻企业和潜在入驻企业产生竞争。但企业又与学院签订了长期合约,即使存在退出机制,受合同限制,退出周期会被拉长,进而导致不服从规制的企业将对学校造成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口头约定和缺乏定量标准的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三点问题,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相关主体应积极采取下列几点措施:
(1)完善企业准入机制。不但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规模和企业业务性质,更要考虑企业的盈利点。准入审批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避免以获得短期利益为目的的企业入驻学校。
(2)完善退出机制。定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项目负责人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和管理人员满意度进行二次审核。对不能满足要求的企业,根据情节恶劣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处分。
(3)制定核心评价指标。应制定标准化的、定量的核心评价指标。建议把核心定量指标写入合同,并要求企业交付保证金。每一期保证金金额可根据上一期评审的结果进行上调、下调或者返还。若企业核心评价指标不达标,可根据合同条款扣除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