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化研究
2020-12-16周奇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周奇(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呈现一种经济新常态。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校中市场营销这门传统专业,怎么样尽快地适应市场需求,与市场接轨,这无疑对人才培养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要主动按照市场人才需求,使校企合作向更纵深发展,发挥校企合作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中的优势,并开辟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新路径,全面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输出品质,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人才支持。
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比如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普通学校不具备的实践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通过与院校合作,培养出了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就全国来看,校企合作发展的还很不平衡,特别是存在着的一些典型而且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
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少院校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将校企合作作为彼此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着力点,没有把办学中推进校企合作、开门办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成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是简单地应对。有的学校把合作内容更多地是关注在解决学生毕业实习问题上,企业也往往把合作作为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另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的学校认为自己只需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企业则认为我们只需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岗位。这就导致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最浅层次的合作上,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意向,更谈不上制定有利的措施与机制。从合作内容形式上看,校企合作的形式过于简单,往往只是开展一些讲座,关起门来给学生讲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理论知识,或者由不具备一线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人,进行没有任何实际用场的技能培训,有的甚至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输送给企业,仅仅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而已。学生到企业实习往往是“走过场”,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来对待,无形中削弱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二)校企合作针对性比较弱
校企合作具有涵盖面广、操作性强、目标明确、实施载体丰富等特点。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实现院校和企业的双赢,推进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既要使学校将其作为自觉的办学行为,又要使企业收获合格优秀的人才。然而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院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具体内容针对性表现得较为薄弱,学校不能按需所学、企业不能按需实践、学生不能按需所用。学非所用问题比较突出,开门办学,应该是寻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和企业一起完善培养方案,聘请企业经营人才、技术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老师,把企业作为真正能为学生起到实践作用的实习基地。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普遍存在着关起门来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讲一些学生不感兴趣,或者与企业不相关的理论内容。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时,往往也是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而应付了事。这就形成了学用“两层皮”。有些院校和企业表面上是合作关系,院校与企业仅仅签了一张协议,没有实质的针对性的合作内容,沟通不畅,没有真正发挥其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院校对于企业在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中的作用认知不够;同样,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对提高企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也缺乏明确的认识,由此导致在校企合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针对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学用两层皮等一些“短板”问题,导致校企合作难以向更深层次推进与发展。
(三)校企合作的动力缺乏持续性
行为理论证明,人的行为往往受其动机制约,动机越明显,人的行为越主动;反之,动机越薄弱,人的行为就越被动。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中,由于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动机差异性,导致校企合作动力缺乏持续性。现在校企合作很多是自发性的行为,这些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自觉性的整体行为。还有一些是政府撮合下的校企合作,为了完成计划和指标而硬性将院校和企业牵手,这样,使学校和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都缺乏积极性。特别是校企合作目前还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合作,这就使校企合作出现了断档,不能保证持续长久。院校方面简单地将校企合作作为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环节,而企业方面则更是缺乏足够的热情,在校企合作中往往是被动参与。由此可见,双方的合作动力不足,缺乏持续性、长久性的配合,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和深入发展。
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深化的实施建议
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化要在当前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深化路径,从而不断扩大校企合作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中的作用。
(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丰富合作内涵
校企合作要想不断推向深入,必须要抓住一个有效的最基本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课程。因此,市场营销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并且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认清国家政策的动向。例如“一带一路”的实施,就决定了市场营销专业不仅人数的总需求量增加,而且校企合作的内容也应该相对地有所改进,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有适应的教材及教师。目前我国普遍缺乏技能型、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这就促使校企合作从形式主义向内涵建设推进,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层面。一直以来,校企合作往往被局限在学生顶岗实训阶段,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还远远不够。因此需要将校企合作与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联系起来,寻求校企合作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的“合作点”“支撑点”。不仅如此,还要将校企合作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设计。
(二)结合职业生涯教育,细化合作维度
职业生涯教育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认知的一种必须的重要手段。自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40 年以来,经济发展势头一直向好,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在这有利的社会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应该顺势而为,将校企合作深入到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校企合作的合理对接,细化合作维度,使学生真正愿意接受今后的职业生涯,积极参与到其中。这对实现学校、企业、社会需求三者的有效链接大有益处。从而使市场营销专业从过去的企业到学校寻找廉价劳动力、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岗位这个狭窄的胡同里走出来,迅速转移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以及与市场共同进步的轨道上来。当然,这就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职业生涯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内容,将合作维度做的更加具体、更加细化。
(三)立足校企互利共赢,拓展合作路径
新时期,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要立足于互利和共赢原则,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建立起校企常态化合作通道。这就需要校企双方针对当前各自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校企合作中积极寻求解决途径,促使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互相“借力”,拓展合作路径。在双方都能认可的共生、共赢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化建设,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得到有效的落实。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利用专业优势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要培养出具备适应职业变化和将来不断继续学习的技能和既有必需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学生,学校有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责任,企业同样有着塑造“工匠人才”的义务。从长远的眼光看,校企合作路子对了,路径宽了,必定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
结语
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校企合作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可以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实践;校企合作给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使学生提前打开了眼界。由此看来,校企合作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路径。新时期,校企双方只有提高对校企合作意义的认识,正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结合职业生涯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起到互相支持、互相借力、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作用,以达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