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扶持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0-12-16刘贝娜华南理工大学
刘贝娜(华南理工大学)
理论基础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托最先在1956年提出,因为市场机制存在外部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有缺陷,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并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一般由以下原因引起: 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为经济政策例如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2)信息不对称:指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于信息的获取处于不平等状态,因为不同主体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不一样,因此会产生一方的信息劣于另一方。叶进(2019)认为若政府能充分发挥出间接资助和直接资金资助等手段给技术创新企业提供政策扶持,不仅仅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解决企业渡过前期的资金压力,也可以传递具有导向性的信息,提高企业投资技术创新的积极能动性。
(3)寻租理论:巴格瓦蒂(1982)定义寻租是某个经济主体为了获取超越本身经济利益的利润而向政策制定者施加作用的行为。我国的企业有国企和非国企之分,黎文靖等(2012)研究得出因为企业性质不同,政治关联所带来的寻租问题也会产生差异。
(4)政府扶持政策的研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 年提出的“长波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靠技术创新所产生的长期波动。Lemola 在2002 年提出政府支持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科研的发展,所建立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
(5)技术创新产出的研究:创新理论源于熊彼特(1912)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是指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里面,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宋刚等(2008)指出技术创新是在各个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交互作用下涌现出来的,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应用的“双螺旋结构”共同衍生出来的产物。Acs 等(2002)认为关于创新产出,主要包括中间产出(如新发明和新知识)和最终产出(如不断提高的收入和利润)两方面。
(6)政府扶持政策对技术创新产出的相关研究:孔东民(2013)指出政府的支持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方向和政治目标,间接或者直接向经济个体提供的无偿资金或者非资金转移。政府扶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目前存在两种观点。第一、“促进论”认为政府的支持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Arrow(1972)从解决技术创新的公共物品性质和外部效应的角度为“促进论”提供了参考思路,技术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和价格外溢效应都会损伤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因此政府扶持政策可以帮助缓解这类问题。第二、“挤出论”。 Mukoyama(2003)提出政府的资助虽然对于减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有一定帮助,然而信息的不对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资助实际的实施成效,政府也难以对企业的真实需求进行准确的判断,企业在获得帮助后可能会存在道德风险等问题。
地方政府扶持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研究和开发,也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为研发活动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和溢出效应等缺点,容易致使技术创新的私人投资回报率比社会投资回报率要低,甚至低很多。因此,如果仅仅依赖市场机制来调节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就会比较容易导致“市场失灵”,首先,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等扥因素从而会倾向于减少研发活动投入;其次,企业对于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或社会发展等具有显著溢出效果的研发活动投入不足也会导致社会的有效供给不足。所以,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激励和引导整个社会尤其是微观企业主体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成为了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纠正研发活动市场失灵的一般做法,这同时也是政府支持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及目标。
我国政府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历程
我国政府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及措施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政策的导向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是有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历程和回顾:
1983 年3 月10 日我国颁布实施了《商标法》并于2013 年8月30 日完成了第三次修订和完善,1985 年4 月1 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专利法》旨在保护专利人权益并于2008 年12 月27 日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完善了该部法律,1993年7月2日我国颁布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并于2007 年12 月29 日修订通过该法,1995 年10 月我国公布实行了《担保法》,1996 年9 月1 日,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我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同年的10月1 日,为了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实行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除了完善上述法律法规,我国有关部门也紧随其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关于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若干意见》等。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的财政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在持续地加大财政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从全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来看,1999 年到2014 年期间,我国科研和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从678.9 亿元增长到13015.6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6%, 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从0.83%增长到了2.05%。
我国地方政府扶持地方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在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还比较局限,不够健全以及效率不高,这点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有着比较大的距离,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两大方面:(1)以企业所有制形式进行立法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类立法和当前的经济形势己经很难互相适应起来,因为企业的所有制不同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存在不平等之处,这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是相违背的,所以,以企业所有制形式进行立法的现象应该被撤除,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上各主体公平竞争,以及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2)扶持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健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当前专门针对地方企业建立的服务机构还是较少,并且能提供的服务也是相对有限,很难满足地方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提高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质量的扶持力度。
我国地方政府扶持本地企业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
在管理机构或管理部门建立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或减免和融资等不同方式,向地方企业提供具有实际意义和灵活的扶持,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上,地方政府需要为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渠道多样和层次丰富的融资服务,促使地方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撑
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地方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地方企业在合作创新和提供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作用,支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政府多加以关心和支持。地方政府对于地方企业的财政补贴需要改变现有的输血式方式,改为造血式扶持,让地方企业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和经营水平的改善,运用引导式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与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