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微课促进教师个人素养提升
2020-12-16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陶 森 (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例如在2017 年6 月,由“一带一路”沿线20 国青年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这4 项中有3 项都和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科学技术现代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变革,广大教师不再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整日和粉笔与黑板为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给日常教学赋予了新的活力,教师日常教学技能也由传统环境下的“老三篇”(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过渡到了互联网+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三篇”(微课、二维码、App)。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也成了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的个人专业素养之一。
2013 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9 年4 月,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应用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计划到2022 年,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如今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技术的教师却可以取代不用技术的教师!”由此可见,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新媒体新设备对现代教师来说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而作为教师教学技能“新三篇”中的微课,对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必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某个知识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小课程。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学”五个字来概括,“短”是指时间短,根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时长一般为10 分钟以内,5~8分钟为优;“小”是指内容小,内容多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一个课程只研究解决一个知识点或问题;“精”是指讲解精,微课讲解可语速稍快,但字幕要简明扼要,搭配的图片视频要清晰,质量高;“悍”是指效果好,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传授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好的问题;“学”是指以观看对象为中心,要遵循对象的年龄、认知、已有知识、接受能力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另外,微课视频录制的容量不宜过大,一般在百兆以内,观看者可以将视频下载保存到手机、平板或者PC 上,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利用摄像机拍摄(教室讲课模式)。教师可在教室先将讲课过程、黑板板书、PPT 播放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再对录制的视频进行部分编辑处理,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教师对环境较为熟悉因而不紧张,缺点是环境单调较嘈杂、不美观,知识点讲解不容易得到突出的展示。
二是利用手机拍摄(手机+白纸)。手机+白纸拍摄的对象是教师讲课时用笔在纸上写、画的过程以及教师讲解的声音。在开始拍摄前,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教师需要把手机固定在手机支架上,将拍摄范围在演示纸张上定位,然后把教师用笔在纸上边写、边画、边讲解的过程录制下来。
三是利用录屏软件+PPT 录制。在这类微课录制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电脑、话筒、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剪辑师)、PPT 课件、教学设计、解说词等。打开录屏软件和PPT 后,教师可依据电脑上PPT 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录制完成后,可对视频进行增加字幕、剪辑、美化,再导出视频生成微课。
以上三种微课制作方式,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确定设计风格,收集准备丰富高质量的素材,而且需要掌握许多对应的设备操作、软件应用等技巧来保障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微课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用来拓展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可以自主掌控节奏,遇到需琢磨研究的可以反复回看,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微课制作的一般流程是:确定主题→教学设计→收集素材→制作课件→录制微课→后期剪辑→教学反馈。教师在实施微课制作的七个环节时,通过学习由生疏到熟练在不知不觉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微课的主题确定是微课制作中很重要的一环,优秀的选题可以协助教师事半功倍地进行讲解、录制,反之不成熟的选题也会使微课变得反响平淡。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做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专注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假如偏离的话,微课就很可能变成“制作——闲置——浪费”的结局。主题应该如何选择呢?如果想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做练习是最好的反馈方式。教师们也都非常希望能当场获得学生做题后的结果,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可这种方式很难掌握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效果就要好得多,例如使用plickers 网站、软件。Plickers 是一款即时学生反馈系统,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教师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套打印的Plickers 专属的编号卡片。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只需要拿起卡片,按照回答内容展示卡片,教师用智能手机一扫就能得到学生回答情况的统计结果。Plickers 工具能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及进程。其使用门槛低,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App 软件,再打印几十张卡片,就能有效促进课堂交互;还能调动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不避讳大胆举出答案(因为每位学生的图案都不一样,所以不用担心其他同学会知道你的答案)。还可以登录到官网通过“Reports”栏来查询已扫描的所有题目及相应的详细统计结果,筛选出学生错误率高、大部分同学亟须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制作电子问卷调查表、利用计算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研究数据得出结论,为教师制作微课确定主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有的教师在制作教学设计时,会使用MindMaster、Xmind、FreeMind、百度脑图等软件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思维导图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形成可视化的图像,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可视的具化图像,从而使知识点由分散到集中,从碎片化到建立彼此间联系的过程。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受益。因为把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形成联系,知识有了结构,知识形式系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宏观上俯视所学的所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建立自信心。但是手绘的思维导图绘制时间较长,纸质的导图也不利于保存和共享,在电脑上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不仅效率高、速度快,而且电子的文档便于分享传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想把教学设计很完整的用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出来,就要掌握对软件非常熟练应用的技能。
在收集素材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百度、必应、Google 等搜索引擎网站进行资源的搜索,再使用合适的软件方法将素材下载保存到本地。例如图片素材的获取,可以通过关键词使用搜索引擎网站来进行搜索,也可以在图片素材网站按类别选择。下载的图片有的会有水印,简单的可以用裁剪图片的方法去除,复杂的、不规范的可以使用inpaint 软件来消除,有的图片背景色很难和PPT 或者视频融合,就需要使用抠图网站或者程序把其处理成透明背景色的PNG 图片来使用;有时搜索到的视频内容很合适,但是网站不提供资源下载,这种就可以提供一些解析网址的视频下载软件来下载,或者使用录屏软件将自己需要的视频片段边播放边录制保存下来,插入到PPT 课件中使用,或者剪辑到需要的视频片段里;素材资源准备充足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现在课件不再局限于Power-Point、WPS 制作的PPT 格式,还有像手绘动画软件videoscribe、万彩动画大师来制作各种动画形式的课件。
在微课制作环节,教师还可以用Camtasia、剪辑师等软件将录制的视频文件进行声音编辑,录制语音旁白、进行声音增强、降噪,或者单独提取视频文件里的声音另存为MP3,也能为视频添加影片特效,如创建标题剪辑、自动聚焦、手动添加缩放关键帧、编辑缩放关键帧、添加标注、添加转场效果、添加字幕、快速测验和调查的习题、添加转场、制作画中画、将画面变焦(局部放大、缩小、移动)、将做好的视频传到网站上、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不同的格式文件、转换音视频的格式等。
以上列举出的这些技能技巧,教师平时尽管也掌握了一些,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也并不太精通,但是在参与学习微课知识并制作后,教师们会对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升更积极、更主动,因为不熟练掌握势必会影响到微课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熟练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当今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核心素质之一,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师日常教学的新形式,强化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也为高质量的课堂教育教学插上了信息技术的翅膀,教师在制作微课,开展微课教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信息化设计能力以及使用信息化实施课堂监控的能力,通过教师们潜心学习、勇于实践,充分发挥新科技新技术的优势功能,为推动信息化技术和教育教学整合的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开拓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