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2020-12-16李春霞江苏邗江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8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教师

李春霞 (江苏邗江中学)

德育一般指针对学生展开的道德教育与培养。高中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外界环境的不良诱惑有时无法抵御。因此,教育工作者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时,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德育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教师这一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德育不只是思想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如何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开展德育是值得生物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自己得有“德”。师德是一名教师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以教师为准,会向教师学习,教师的人格是一种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力量,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坚决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要做学生的榜样,自觉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提升人格品质,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二、抓住课堂,适时渗透德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以用于德育教学,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深挖课本中所包含的德育素材,合理地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德育无声地结合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并落实以德育人的教学任务。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1.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成果是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的。能够坚持不懈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具有脚踏实地坚定不移的精神。生物学中涉及许多科学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最后的结论,应该注重科学史的介绍,将涉及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或研究历程作为情境导入生物课堂中,这是一个渗透德育的良好机会,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必修一中“光合作用过程”,是由许多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结果,其中英格豪斯重复了500 多次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最终得出了光合作用是需要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终难忘年少时人们的饥饿和贫穷,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每天弯腰驼背地在田里查看一株株水稻,一次次失败甚至是地震都没能让他退缩,最终才获得成功。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介绍,使学生能真正明白,正是科学家们这种不忘初心、不怕失败的科研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有了诸多生物史上的重大发现。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成功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得来的。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较大,有时候会觉得学习很辛苦,容易出现懈怠、消极的态度,进而影响后期的学习发展。生物教师以科学家的科研历程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抗压抗打击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帮助他们树立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愈挫愈勇的信念,从而更好地面对高考。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信则国自信。爱国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重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我国伟大的生物科研成就与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科研的进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对祖国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比如在学习必修一“蛋白质”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胰岛素的相关内容导入新课。1965 年,中国科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从此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又如,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是一种新的抗疟疾的药物,并在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中国人,教师可以将这些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作为拓展内容引入课堂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科学成就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光辉业绩,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尊心,唤起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坚定学生为祖国的未来而勤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疾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因此,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相关的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培养。比如“血糖调节”涉及的糖尿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过的疾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到糖尿病的种类、症状及发病原因。“免疫调节”涉及的艾滋病的知识,“体液调节”中相关的多种人体激素等,这些都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经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洁身自好,不做危害自身的事情,在有限的生命中书写自己的美丽人生。此外,通过“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学生了解到遗传病的致病机理和危害,明白有些人生下来就患有某种不可治疗的疾病,这是他们无法选择和改变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能歧视他们。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强调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探讨生态系统问题时可以融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就像一个有弹性的气球,当外界作用超过它的弹性限度时它就会爆炸。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一些环境遭到破坏的实例,比如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树木的乱砍滥伐会引发温室效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危害性,使学生形成一种危机意识,引发学生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关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生态意识,激发他们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热情。

5.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在高中毕业后要进入大学的校门,面临着专业的选择,大学所学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方向。因此,在高中学习期间,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充分融入生物课堂中,为学生今后专业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这些内容的教学中,会提到一些生物学技术手段,如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疫苗的制备、试管婴儿等,这些技术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人类,让生活更美好的,进而认识到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都是在为社会做服务和贡献的,都是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所以,学生要跟从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树立职业理想,今后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三、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德育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后可以找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爱心谈话,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可以组织开展生物学相关的社团活动,比如制作生物标本,通过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德育对于每一名学生都很重要,因此,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意将生物学知识与德育整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深化德育内容,实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