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导而学,学导相长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
2020-12-16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张 敏
随着南通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教师都希望探究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效的课堂其实来自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也在积极摸索属于历史课的学导课堂,通过设计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学案,对照《南通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逐项落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教学价值观上,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发展。
2.小组建制。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兵教兵”的策略,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能力较强的1号负责能力最弱的6号,2号负责5号,3号负责4号,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组长的负担,同时又培养了一大批2号和3号学生,作为组长的后备力量,为小组的有效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有效合作。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小组合作真正落在实处。
4.自主构建。在学习本课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时,我设计了合作学习任务:设计一张图表归纳秦始皇维护统一的措施。
5.踊跃展示。引导学生大胆展示,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历史,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展示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同伴的质疑、组员的补充,都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反思,有利于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也更进一步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虽落实了学导课堂的一些要求,从关注学生出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本课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在归纳秦始皇维护统一的措施时,将维护统一的措施帮学生总结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五个方面,其实可以适当将两个方面留白,让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将会有无限可能。
第二,小组合作时,分工还不够具体,小组机制还不够健全,训练仍然不够。有些学生在组内无所事事,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小组合作的效率会更高,整个课堂会更加充实。小组成员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要有明确认识,并制定目标,组长起协调作用。
第三,课堂质疑还不够多,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会引导、善引导,在课堂的反复实践中,使学生形成质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推动课堂的生成。
针对以上诸多不足,我尝试改变,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分析史料,学会自主探究,学会提出问题。
第一,注重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要更加科学、合理,将预习案、探究案、巩固案、提高案改成自觉先学、合作探究、归纳反馈、拓展提升四个方面,内容的选择还要更加精细,贴近课标。
第二,注重小组建设。小组建设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将小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我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小组内部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间同质”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组内异质”又能够使组员之间互相帮助,这样可以实现组合效果最大化。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质疑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在运用恰当的史学观点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同时,精心设计问题,紧扣重难点,使问题有一定的逻辑和深度。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形成这种思维,从而促进历史深度学习的达成。
第四,注重多样性评价。多样性、赏识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潜心研究,由导而学,学导相长,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不仅解放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将历史课堂打造成引经据典、幽默风趣、高效充实的课堂,让他们乐有所学,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是我不懈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