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中政治教材的转变及其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2020-12-16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孟宪丽

中学政史地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改理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孟宪丽

教材内容的变化对教师的教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材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发挥得更为纯粹、更为彻底。高中政治教材的转变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一种教学创新,同时,也是教学领域的一大进步。作为教师,教材的转变能给予其一定的教学启示,从而更注重方法,更追求效益。

一、高中政治教材的转变

政治教材的转变遵循了“删繁就简、科学呈现”、“以学定教、科学编制”、“破解权威、更重工具”等原则。在旧教材使用阶段,师生将政治教材作为知识权威来推崇,在使用新教材后,教师和学生更关注教材的“工具性”,打破了“教材权威”,让教学更灵活,更自由,更体现“生本理念”。

高中政治教材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编制理念、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在编制理念上,新教材更注重“生本理念”,倡导“以学定教”;在内容上,由“封闭性、静态性”转向“开放性、动态性”,更接近时代发展。再者,内容上的删繁就简也较为明显。如新教材对“货币内涵”的解析更科学,更准确,它将“由国家发行”变为了“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概念论述更接近中国实际。在呈现形式上,更加注重教材架构的细化,知识学习更加模块化。除此之外,教材中新增了“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专家点评”等栏目,便于师生互动,这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高中政治教材转变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树立科学教材观,凸显学生主体的思想。

教师需树立科学教材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教材的工具性、辅助性,不能“唯教材是尊”,要将其看成一个动态、开放性的工具,要让学生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教材内容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对教师教学是一个重大考验。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置、教学活动开展都要体现“广泛参与、自主学习”这一思想,创设自由、融洽、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教师而言,首先,主动关心、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教师不能将学生置于心灵的“千里之外”,要让学生“近在咫尺”,去触摸学生感知,理解学生想法,强化与学生的沟通。其次,重视因材施教,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原则。教材的“变”预示着理念的“变”,教师在态度上应“一视同仁”,在辅导上应“因材施教,有所侧重”。

2.“传统法”与“现代法”相结合,“双管齐下”。

从教材之变移植到“教法”之变,教师应做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双管齐下”,并有所创新。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均是新旧教学方法巧妙结合、融会贯通的产物,教师可灵活使用,酌情创新。例如,教师在介绍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探究与分享”环节的“小华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并让学生以此为材料,进行合作探究。(1)小华在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中享受了哪些产品和服务?(2)小华所享受的产品与服务与我国所有制经济有哪些关系?分别属于哪些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创造和提供?以上的生活案例以及与案例相关问题的呈现,是多媒体和小组合作法的有机融合。这有利于学生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3.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中注重活动探究。

教师要正视新旧教材的转变,在课堂中多设置一些探究性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丰富、哲理的深邃、思想的变通。首先,可利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的相关素材组织学生探究;其次,基于教材重难点内容,组织有趣的课堂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关于市场调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以下材料。钢材被广泛应用于厨具制造、家电发明、道路修建、房屋建设等多个方面,现有一批钢材,有人要用来造家电,有人要用来修建铁路,有人要用来建房子。请探究:你认为可以运用哪些方式来配置这些钢材?每种方式都有利有弊,请具体说说利与弊分别在哪?这一探究活动的环节,既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味,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调节的含义,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新教材是对旧教材的继承与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更能有效指导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新旧教学法的结合与创新、灵活使用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等策略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科学方法,有效推动了“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毋庸置疑,教无定法,只有借助新教材,孜孜不倦追求,勤奋努力探究,教师才能在政治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技巧,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改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