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020-12-16王静岩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静岩(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农产品出口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研究农业产业化,对于农产品的出口有哪些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有了众多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和各种其他的带动模式为农产品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县级以上的龙头企业近九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就有72家。
(二)形式多样化
农业产业化的合作模式有多种多样,以龙头企业牵头发展出了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各种方式的深入合作,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新的发展,并由此发展出了许多新兴行业,创造了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新的岗位和工作机会。
(三)发展分布以传统农业大省为主
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数量较多,规模以上企业大多是在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和中原地区相对较少。201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中,山东省入围企业最多,有80家企业入围,排在后面的是河南,江苏,河北,黑龙江,湖南,分别是37家到31家,其他省份相对较少。
■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以初加工为主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上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的各种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加工水平不高,也就意味着附加值较低,导致农产品出口的利润不尽人意。另外一方面,有些地区的一些特色农产品,由于产品自身特点,难以保存,不方便运输,因而很难实现出口。农产品的深入加工,需要企业的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投入对于企业来讲也是有不小的负担。有的时候对一个新的品种和新的产品的加工市场需求在没有取得市场反馈之前,企业很难下定决心加大投入力量,这也是农产品加工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产品的深入加工,不仅是农产品的品质的提升,同时也会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品种。
(二)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限制
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以来都遭遇来自西方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国家的过于苛刻的检验标准,另一方面,也有我们农产品加工自身的存在的缺陷。由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民认识到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于农业产量提高的巨大作用。但同时农民自身很难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环节,对于农产品使用相应的化肥,农药,因而导致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有时会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这种情况不是有农户自身可以很方便的来进行克服的。
(三)缺乏品牌效应
农产品的品牌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数量的积累。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农产品的种植分散,生产企业收购的原材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农户。加工企业需要到不同的地区进行采购验收,然后还有运输等各个环节,不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规模也难以达到需要的程度。传统的栽培技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水果采获后处理技术落后、片面追求数量等原因导致了我国水果质量难以提高。在缺乏质量和规模的保证基础情况下,企业难以维持在较长时间对于一个统一品牌的建设。
■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可以带动农产品的深加工
传统农业模式下,由于农户种植产品的分散,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很难获得集中的原材料供应。进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一直出一个较低水平,反映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也是体现为初级加工的农产品为主。农业产业化模式下,农产品的产工贸结合到了一起,龙头企业为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必然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大对农产品的加工力度,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利益。随着各类科技的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原本难以加工的农产品在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深度加工。利用各种现代科技实现的保鲜,方便运输等技术的一个实施,是在一些原本难以推广的运输的农产品,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带动农业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传统农业模式下,单个农户只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对于种植好的各种农产品销售之后,后续的加工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农户种植各类农产品的选择靠的是自身对于市场的判断。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的局限性,农户的这种判断显而易见,与大型企业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之下的判断在全面性和准确性上都会有巨大的差距。农业产业化形势下,龙头企业可以更好的找到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可以有效组织各个农户协调发展相关的种植。
(三)可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有效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在这个方面来看,原有的单独农户的种植养殖方式,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靠农户自发的学习,即使是有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和鼓励,农户的学习也仅限于他自我认为的和可以接受的技术,等产业化深入到一定程度之后,各个农户备龙头企业有效的组织起来,这个时候的技术使用就不再是单个农户自身的个人行为,而是要按照企业的组织要求才来完成相应的。包括新种子,新技术的使用,还有各种种植养殖方面的科学化的标准,都会有效的在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下被快速推广和有效执行。
(四)更容易创立农产品品牌
在农业产业化形势下,龙头企业有意识的引导农户种植相关农产品,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加以规范管理。产供贸一体化,通过统一购买,统一加工,统一对外营销,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同一品牌,方便品牌的树立。而且企业更重视品牌的建设,为此会加强前期采购和农业种植的各方面的指导和规范管理。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一)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资金支持,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同时还要出台一些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外出人员返乡从事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从城市走向农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农业产业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当年农业支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等到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工业带动农业发展。我们可以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研究投入,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的商机。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已经有了很多政府相关机构专门管理农业产业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些基层的管理机构对于农业产业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没有意识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只是简单的以为农业产业化是企业加农户的这种模式来认知是不足的。农业产业化是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和服务业重新和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因此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全面规划,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也是工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三)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行为
当前国家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指导方针,在强调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强调着不能放弃国际市场这一重要的经济发展环节。对于农产品出口,在海关和检验检疫方面,历来都有相应的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这样就需要相应的经营企业,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和管理规范要求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的供给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需人才是多方面的,当前的农产品出口在产工贸各个环节都必须以现代的科学方式方法来进行,要有科学的种植养殖,要有科学的加工处理,要有健全的销售渠道,这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才培养。目前我国的各类院校对于农业产业化的认识还不够,没有针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人才需求做出较为深刻的认知和了解,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原有的传统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对相应的人才需求。为此,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要加强对这类需求的了解,并及时在教学环节做出应对,满足市场的需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人才培养,奠定发展的根基。
总之,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农产品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为农产品出口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