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沿线旅游发展的相互影响—以南京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

2020-12-16侯星友艾婷方和珣张小倩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站点轨道交通南京

侯星友 艾婷 方和珣 张小倩(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前言

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开放两者并行不悖,如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李家坝站列车穿墙而过的热门景观,东京地区地铁内发放以地铁为主题的特色旅行宣传册。通过“旅游+轨道交通”的新形式,以轨道交通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与沿线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就轨道交通与城市旅游发展的两个方面—轨道交通对于城市文旅的影响与如何优化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背景下的沿线旅游的发展两方面进行研究,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南京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了解当下城市文旅与轨道交通运营的关系日益紧密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协调,旨在形成挖掘轨道交通对于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与宣传的价值,推动人文地铁,文明出行的轨道交通运营和发展。

■南京轨道交通与沿线旅游资源现状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文化荣昌。早在2018年,南京市所辖的中心城区、近郊行政区、远郊行政区共十一个行政区域,均已经通达轨道交通。南京作为为一座知名度高的现代化旅游城市,其在规划轨道交通的布局时注重在景区的规划和分布。

南京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在空间布局上呈现棋盘式分布格局,并且轨道交通的敷设方式、主要特性种类齐全,拥有齐备的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2]轨道交通对南京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缩短了原先分散在各旅游景点的时空距离,对人们的出行旅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更加多元的出行体验。对研究国内同类城市轨道交通及其沿线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南京轨道交通一号线与沿线旅游资源结合的综合分析

(一)南京轨道交通一号线及沿线旅游资源概况

南京地铁一号线近二十年的运营,沿线具有众多知名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的旅游景点。南京轨道交通一号线穿过南京主城区,线路沿南京主城区中轴线中山南路,一直向东南转至东山副城,进入江宁大学城。线路总长 39.7千米,共设置27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7座,高架站10座。

线路将新街口、夫子庙等城市商业区,红山动物园、玄武湖、中华门历史街区等风景名胜等景点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城际交通枢纽南京站、南京南站等客流集散点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南京主城区中轴线的快速轨道交通走廊。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开通有效促进了城市中心城区的旅游景区与市郊的观光度假旅游整合发展。让游客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在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自由快速的转换,从而打造出独具南京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与路线。

(二)轨道交通一号线客运强度

从运营数据来看,南京地铁一号线客流强度大,承担着城市客流高峰的运输工作。地铁出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游客的跨景区游玩的时间,而且还能缓解了地面公共交通的压力。与此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又使得交通便捷化需要紧跟步伐,地铁一号线连接城市内部公交和共享单车,不仅打通城市立体化交通网络而且解决了游客旅游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得城市形成立体化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干,以公交、轮渡、自行车”为辅的综合城市快速交通网络。

(三)轨道交通沿线旅游资源

1.缓解景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现状—以红山动物园为例

红山森林动物园站点位于城市外围建成区,有停车空间保障不足、停车矛盾突出的问题,站点附近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山森林动物园。园区总面积68公顷,园内山峦叠嶂,绿化覆盖率达85%,以独特的森林景观、丰富的动物资源、多彩的主题活动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动物园之一。景区门票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园区配备的停车场面积约750平方米,换算成标准停车位大约是658个。显然停车位的供需不平衡。轨道交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还能减轻园区停车压力,但是轨道交通难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使景区与站点之间还有一段路程,那么共享单车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无缝对接。交通服务更加完善,景区令游客的满意度自然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反向也能推动轨道交通客流提升与利用效率。

2.推动城市地下经济开发,完善旅游商业配套—以南京新街口商圈为例

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将景区与商业区连接起来,形成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与其他地铁线路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成为南京整体营销体系,大大带动了南京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位于中心城区的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分布城市最高级别的经济活动,表现出最强的发展活力。南京轨道交通一号线途径亚洲最大的地铁站—新街口站,新街口站位于南京城区中心,周围商业网点环伺,汇集了中央商场、德基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新街口地铁车站通过24个不同的进出口将前往该商圈的大量客流在地下空间实现分流,提升了中心城区的交通运输效率。

3.催生网红景点,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南京地铁一号线沿线特色文化为例

轨道交通站点除了提供人们便利交通,换乘地点外,他作为对外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对城市旅游资源起着不可或缺的宣传作用。南京地铁一号线的站点命名多来源于景区名称。此举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命名提供便利,体现了南京的城市风采与人文情怀。

南京地铁一号线共设有16个站点,其中10个站点用于展示南京地域文化主题,比如南京站的“金陵揽胜”、玄武门站的“水月玄武”、三山街站的“灯彩秦淮”、中华门站的“民城遗韵”等。其余6个站点用于展示南京地域文脉主题,比如河定桥站的“东山再起”、高铁南京南站的“博爱之都”等。站点公共艺术品的起名都根植于南京当地的本土文化面貌,形成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结论与建议

轨道交通已经突破了原先较为单一的运载乘客、沟通城市不同区域的运载职能。通过出站口与附近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地铁站台广告与商业布局,使得轨道交通与城市旅游文化资源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城市内相对孤立分散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轨道交通的规划开通实现串联,让不同的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城区、旅游景点、文化设施由纵横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并联成网,不断拓展新的旅游线路,丰富城市的旅游资源,提升旅行体验和旅游价值,也进一步推动者城市分区的空间拓展与类型增加,扩大城市建成区半径,增强城市的虹吸能力与集聚效应。

结合南京轨道交通规划现状与南京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南京地铁的相关基础配套服务,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两者的融合和促进:

1.设计南京地铁旅游规划路线,并制作成宣传手册投放到地铁站各出入口位置。结合南京市区内部的旅游文化资源分布与轨道交通的走向,设计以适应不同对象与不同时节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线路以宣传册的方式投放到地铁口,有利于乘客快速地自主选择出行线路与换乘方式,提升轨道交通的人文关怀,并且防止乘客走回头路或扎堆前往部门景区,实现轨道交通与旅游景区的管理秩序与统筹协作。

2.设置南京地铁旅行一站式服务平台。协调各管理主体建立南京旅游小程序,并设置可供地铁、公交、有轨电车等交通出行多日票和旅游景区门票的购买、交通线路接驳、车站附近景点地图、景区动态人数、旅游打卡等功能,便于游客一站式借助互联网平台便捷自身出行的需求,也有利于游客增进对南京城市的了解与认识,提升旅行体验。

3.完善轨道交通与旅游景区的资源配套。在轨道交通车站于旅游景区完善WIFI网络覆盖,加密公共卫生间、导问台等基础服务设施,加强公共区域的安全保障与文化宣传,鼓励绿色出行,文明旅游。在站台内部设立旅游宣传展板,介绍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与线路。同样的,在景区主要出入口与游客密集区域设立地铁导向站牌,方便游客寻找地铁站的大致方位与具体走向。

猜你喜欢

站点轨道交通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南京大闯关
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初探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