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和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倒睫乱睫的效果比较

2020-12-16鲁曦婷李之喆王莹顾永辉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11期
关键词:眼睑睫毛皮瓣

鲁曦婷,李之喆,刘 婕,王莹,顾永辉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眼科,江苏 苏州,215000)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生长,乱睫是指睫毛不规则生长。局限性倒睫乱睫则为局限性睫毛生长异常的统称,均可导致睫毛触及眼球,引起眼部疼痛、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与此同时由于睫毛对眼球的长期摩擦还会造成角膜炎、角膜溃疡等并发症,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1]。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对于局限性倒睫乱睫其病情较为复杂在采用常规倒睫手术纠正时部分乱睫得不到纠正,故术后复发率较高,效果并不理想。近年随着眼部整形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性倒睫乱睫矫正治疗中。现为进一步明确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与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在局限性倒睫乱睫中的矫正效果差异,特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53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过程和结果论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门诊手术治疗的53例局限性倒睫乱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眼部检查发现有部分倒睫、乱睫,睫毛与眼球紧密接触;②经常规眼部检查,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眼部炎症;②伴有严重心肺肝肾脏器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③治疗依从性较差,或随访工作不配合者。根据治疗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n=28)患者中有19例男(28只眼),9例女(15只眼),年龄43~67岁,平均(52.07±8.13)岁,病因:6例沙眼,8例眼外伤,4例倒睫矫正术后复发,4例酸烧伤,6例其他;B组(n=25)患者中有16例男(24只眼),9例女(14只眼),年龄46~68岁,平均(52.82±7.95)岁,病因:6例沙眼,7例眼外伤,4例倒睫矫正术后复发,3例酸烧伤,5例其他,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患者采用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具体内容:①术前评估: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自然光线下察看患者眼睑基本形态,并在裂隙灯显微镜引导下察看睫毛的位置、生长方向、睑板厚度和宽度状况。②术前设计:按照局部倒睫乱睫的情况,用美蓝液皮肤划线,标定“Z”皮瓣位置及范围。③麻醉方式:先在结膜囊内滴入爱尔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再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④手术过程:使用“Z”皮瓣进行矫正,沿着将眼睑缘灰线切开,深度约为3mm,以将眼睑分为前叶(皮肤、眼轮匝肌)和后叶(结膜、睑板),再沿着术前划好的切口线切开,以使眼睑前叶游离形成“Z”皮瓣。若患者眼睑皮肤松弛较为严重,可适当切除部分皮肤。与眼睑缘平行将“Z”皮瓣剪开,形成1个带蒂皮瓣和1个带蒂睫毛瓣(倒睫或乱睫程度相对较轻的一侧设为带睫毛瓣的蒂,另一侧为皮瓣蒂)。将两个带蒂的皮瓣进行转位,用6-0普理灵线将皮瓣游离端固定,再间断缝合睫毛瓣与上方(下睑为下方)眼睑皮肤切口以及两瓣之间的切口。

B组采用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①术前划线:根据局部倒睫乱睫的情况,用美蓝液标识并设计手术切口以及预估需要去除的皮肤量;②局部麻醉:先在结膜囊内滴入爱尔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再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③手术过程:沿术前设计的切口切开,楔形切除局部倒睫乱睫处睑缘,再应用5-0丝线进行睑缘褥式缝合,适当调节缝线打结的松紧度,睑缘弧度满意。然后应用6-0可吸收线对位缝合睑板,注意不要穿透结膜,最后6-0普理灵线眼睑皮肤连续缝合。

两组术后处理方法相同,即术后于结膜囊点涂氧氟沙星眼膏,并加压包扎24h。术后以常规抗生素眼液、人工泪液滴用,根据术后恢复情况,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后7天拆线,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后7天皮肤面拆线,10天睑缘拆线。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评定标准[2]:治愈:经矫治后患者眼部睫毛不触及角结膜,眼睑形态刘畅自然,眼球运动正常;无效:术后仍有睫毛触及角结膜。②术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切口瘢痕宽度(应用游标卡尺测量)以及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标准[3]:非常满意:手术疤痕不明显,重睑弧线流畅,形态自然,无倒睫乱睫出现。基本满意:疤痕不明显,重睑弧线完整,基本流畅、自然,仍有<3根睫毛触及角结膜,未影响正常生活。不满意:眼睑弧线不自然,外观欠佳,倒睫未完全纠正。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③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倒睫乱睫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SPSS23.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描述,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对比经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瘢痕宽度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切口瘢痕宽度显著少于B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A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B组(P<0.05),见表2。

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年龄72岁,临床诊断:左眼上睑倒睫。患者左眼局限性倒睫眼部严重异物感影响正常生活故来我院就诊,手术采用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使用“Z”皮瓣进行矫正,形成1个带蒂皮瓣和1个带蒂睫毛瓣,倒睫或乱睫程度相对较轻的一侧设为带睫毛瓣的蒂,上方皮瓣切口位置设计于上睑重睑皱褶处。将两个带蒂的皮瓣进行转位,用6-0普理灵线将皮瓣游离端固定,再间断缝合睫毛瓣与上方眼睑皮肤切口以及两瓣之间的切口,术后7天拆线。患者无睑外翻、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睑缘形态自然,双侧眼睑对称,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具体见图1-图4。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瘢痕宽度比较

4 讨论

睫毛是在上下眼睑的前唇部长出,其功能类似于“垂帘”的作用,主要是减弱过强的光线摄入眼内,或避免异物进入眼内。而倒睫乱睫为睫毛的病理状态表现,局限性倒睫乱睫为其的一种类型,往往发生于眼睑肿物局部切除后表现为睫毛乱生,伴或不伴有眼睑内翻,导致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对于局限性倒睫乱睫的治疗,以往常采用电解术,通过直流电将局部组织内的水盐进行电解产生氢氧化钠以腐蚀毛囊的根部,促使睫毛脱落,其疗效虽较好,但若电流控制不佳有可能会产生明显瘢痕,且有研究显示此疗法术后复发率达到50%,需反复手术[4]。近年,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Hotz法瘢痕性睑内翻矫正术、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逐渐应用于倒睫乱睫治疗中。Hotz法瘢痕性睑内翻矫正术的治疗效果虽确切,但其操作复杂,适用于睑板相对肥厚的病人,且受倒睫乱睫位置的影响,术后早期肿胀发生率高,恢复时间长,当前临床较为少用[5]。

图1 为术前情况,左眼上睑局限性倒睫 图2 为手术设计“Z”皮瓣示意图

图3、4 为术后2 周患者正侧位照片,倒睫矫正,无明显皮肤瘢痕

表2 两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及复发率比较

本研究对比分析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与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个月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术式治疗局限性倒睫乱睫的长远期效果相当。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是直接将倒睫处睑缘局部楔形睑缘切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操作较为简单,治疗较为彻底,故疗效明确[6]。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是将倒睫乱睫病变位置的睑缘切开,做一个带睫毛睑缘的皮瓣和一个带蒂皮瓣,皮瓣转位缝合以纠正睫毛位置异常,此方法不受倒睫范围、上下睑影响,眼睑皮瓣存活率高,在局部睫毛乱生、倒睫范围广的情况下可推荐应用[7]。但睫毛乱生倒睫的位置若靠近上下泪小点,则需仔细评估术中有无损伤上下泪小点及泪小管可能,否则考虑改变手术方式。术中“Z”皮瓣剪开的方向,取决于倒睫或乱睫程度,相对较轻的一侧设为带睫毛瓣的蒂,另一侧为皮瓣蒂,这样有助于使程度重的一侧睫毛瓣远离睑缘。若为上睑倒睫或乱生,“Z”皮瓣上方皮瓣切口位置可设计于上睑重睑皱褶处,术后眼睑弧度自然,瘢痕不明显。另外,做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可能对转位处睫毛毛囊有部分破坏作用,随访观察部分患者在皮肤转位处的睫毛有脱失改变。

本研究还显示,术后1 个月,A 组切口瘢痕宽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患者总满意度高于B组(P<0.05),提示与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相比,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在改善术后美观方面更具优势。这是因为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术中需要切除睑板,刺激瘢痕增生;而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除了将睑缘部分的灰线切开,对睑板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保护睑板腺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使眼部形态、活动自然[8]。

综上,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与局部睑缘楔形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倒睫乱睫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相当,但眼睑双蒂皮瓣睫毛转位术能够有效减轻瘢痕形成,患者满意度更高。

猜你喜欢

眼睑睫毛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ISTEN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Ostrich鸵鸟
二次元睫毛
皱眉视物或因上眼睑下垂
给睫毛加点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