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动车自燃说起
2020-12-16文/
文 /
电动车安全么?很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尊重科学,也尊重常识,电动车当然是安全的。
北京中关村的一场火灾
2020年10月27日晚上,位于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发生了一场火灾:一辆电动汽车在静止状态下起火,消防部门及时赶到,随后这辆车的车门被炸开,照片显示这辆车的前机舱和前排座椅被完全烧毁。
第二天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出召回新闻,威马决定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1282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车型。声明中称,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起火风险。
客观地说,威马的反应很迅速,也没有推卸责任,对关键问题并未回避。但是,停车状态下自燃,不管怎样这都会让消费者心生疑虑。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涉及33个车型约12万辆缺陷车辆;2019年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平均每个月至少发生2起,品牌涉及特斯拉、蔚来等诸多品牌;2020年以来,国内陆续有多个品牌电动汽车发生起火事故,北到保定,南到海口,行驶中自燃、充电时自燃、停车自燃以及事故后自燃均有发生。
在威马召回之前,2019年6月,因相关产品的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蔚来汽车亦召回了4803辆ES8。
电动车安全么?
电动车安全么?很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尊重科学,也尊重常识,电动车当然是安全的。
但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任何时候都不该被剥夺。举个例子,一盒辉瑞制药出品的治疗骨关节炎的西乐葆片,其不良反应在说明书上的罗列篇幅超过一整张A4纸,即使是小于0.1%的事件,从心血管、胃肠道、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到肌肉骨骼、淋巴系统……令人望而生畏,大多数人看了心里会想还是不吃安全些;换做是中医药,这上千字也许就被一句“不良反应不明”一笔带过了。
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意味着一切都从实际出发,讲事实证据,不主观臆断。
很少有电动车的消费者,在买车之前了解锂枝晶——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还原时形成的树枝状金属锂。失控生长的锂枝晶可以快速降低电池的性能,缩短电池使用寿命,甚至刺穿电极之间的膜,引发电池短路。
简单说,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多次充电,尤其是在多次高功率直流快充的情况下,锂枝晶会像雪花一样不断生长,最终这种物质刺穿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导致内部短路,自燃就会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大概率事件。国内有研究机构也正在做MOF基电解质的研究,旨在大电流高容量下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比起可预测、可监控、可管理的电池包热失控,锂枝晶的生长才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根本问题之一。
和燃油车相比,这的的确确是电动车的安全隐患。作为能量载体,本质安全的电池根本是没有的,因此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航空公司会反复强调不可以托运充电宝,不可以托运锂电池,不可以在机舱内为手机充电……消费者在买车前,有必要了解这些常识,然后再做出理性选择。
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矛盾
目前市场在售的电动车电池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细分下来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而三元锂电池为镍钴锰或镍钴铝。
三元锂电池体积更小、能力密度更高,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比如特斯拉,旗下所有车型都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不过,三元锂电池在300℃左右就开始溶解了。磷酸铁锂热稳定性出色,在周围温度达到600℃时,才开始溶解。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动车自燃事件中,三元锂电池车型占据更大比例的原因。
磷酸铁锂充电3500次才衰减至强制更换界限的80%,三元锂充电2000次左右就已经衰减至限定值,这也是两者之间大的区别。快充模式一定会减少充放电的循环次数;低温环境一定会引起电池衰减,所以电动车没法在东北地区售卖;和汽油车不一样,电动车追求推背感是会有惨重代价的,瞬间的大电流会导致电池内阻急剧增加,这样开车一定会损害电池。
此外,电动车可以涉水但不能泡水,电动车的电池防护级别达到了IP67级,并不意味着电动车可以长时间浸水行驶。
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矛盾至今无解,消费者有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