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知理念”之路 育健康成长之道
2020-12-15张慧
张慧
摘要:教师生涯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他们为职业生涯增添了酸甜苦辣,但德育“后进生”永远不讨喜,当他们冒出令人难以容忍的行为时,我们应调整混乱思绪,从当局者退到旁观者,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原因,理解其内心需要和表达方式,找到解决他们困惑的方法,由方法先行,到转变情感,最终打动其内心改变行为。
关键词:“六大解放”;“学做合一”;“每日三问”
教师生涯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许多学生带给我们快乐,也有些学生带来了烦恼,某些德育“后进生”甚至让任课教师焦头烂额。凡事皆有因,当他们冒出令人难以容忍的举动时,我们需理清思路,从当局者退到旁观者,探究其内心原因,理解其实质性需求,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解惑之法,言行上有所控制。下面笔者根据教育经历谈谈对C同学的三点转化方法。
男生C同学瘦瘦的,爱笑,外表挺阳光,可惜表里不一,私底下喜欢招惹他人,常常无故偷袭,部分同学不胜其烦,每每对峙C同学各种狡辩耍赖,最后以哭泣这一“绝招取胜”,久而久之,多数同学对其敬而远之。当课间同伴游戏时,C同学渴望加入遭拒,于是以搞破坏这种恶劣的方式参与,最终成为“角落中的孩子”。
一、岗位管理,自控自促
一日雨天我查看班级早读情况,发现伞桶内的伞乱七八糟,唯有C认真将伞理齐再放进去,细看还发现C座位处甚为干净,爱整洁这可是优点呢,尤其爱捣乱的男生中可不常见,有主意了。当天的晨会课,我将乱糟糟的伞桶图片投在电脑大屏上询问是否美观,“一直以来我们强调教室要干净温馨,从教室卫生到墙面布置你们都做得不错,但这里呢?”趁着部分同学不好意思,我赶紧展示C的雨伞,“混乱中也有惊喜,瞧,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像C这样做伞桶就更美观。鉴于此我决定增设伞桶管理员一职,负责人就是这把伞的主人。”C坐在底下张大了嘴,一脸不可置信,直到同伴的掌声传来,他才恍若回神。“当然,按照班规如果岗位管理员不负责任我们是要换人的哦,你能胜任吗?”看着我询问的眼神,C头点得如小鸡啄米。下课后,我对其明确了岗位的具体职责:1、保证进入教室的每一把伞都在伞桶内,不论干湿;2、指导每位同学将伞收齐理好入桶;3、伞桶周边的水滴要擦干。C開心地走马上任。
连着小半月非阴即雨,C每天早到校,晨读前基本将工作完成,课间有时也能到伞桶边尽责,居然无暇顾及与同伴的小摩擦,正当我疑惑这就解决问题了?“好戏”来了。
午间课前,几名男生冲进办公室,“不好了,C和T快打起来了,老师您快去看看。”现场一片狼藉,万幸两娃被其余同学拉住了架没打成:原来是T午餐归来较晚,因急于订正作业伞没有理好就放入伞桶,C的反复要求激恼了T,说了句“上课违纪凭什么管我,哼?”这可触痛了C,反驳之下竟出口成脏。我仔细看了看两人,T已略带羞愧,C依然一幅“我有理我怕谁”的样子,于是先找T谈了谈,他爽快承认错误,承诺没有下次。然后带着C回办公室,让他坐在桌边看我批作业。也许是没有其他老师在场他心生宽慰,也许是我淡然的态度让他有所压力,他破天荒地认错了,“老师,我错了”,“嗯”“骂人没有礼貌。”看着再无下文的他,我笑了笑。“其实你觉得自己无错,就算有错责任也不在你,对吗?”他点头,“那你觉得自己上课违纪了吗?”“只有美术、体育课上说话。”“仅仅说话吗?美术、体育是不是在课表上的?”他不语,“班级岗位不与成绩挂钩,但与在校表现关联。T未按要求行事属违规,你上课不服从老师安排也是违规,如果你是T你会服从安排吗?”他摇头,“我相信你,让你参与班级管理,但自己的言行无礼是难以行使管理权利的,你明白吗?”他重重地点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C依然有问题出现,但言行方面的确尽量克制,可以说参与岗位管理衍生出的存在感与责任感促使其学会控制自我。
二、绘本故事,共情共商
参与班级事务让C成长了,但与同学间的相处难免有摩擦,这些摩擦怎样转化为进步的阶石,让其从生理到心理都共同成长呢?鉴于C特别喜爱课外书,尤其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小说,我便由此入手,见缝插针地和他交流看书心得,起初他对我的阅读行为充满疑惑,后来见我对内容非常熟悉便放开了,我们从《暑假奇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有趣,从《奔跑的放牛班》领悟了团结的力量,从《四个调皮蛋》明了调皮要有度,遇事心中应冷静、有爱,特别是谈论在《巨人的城堡》时,我有意指出唐飞对司机小王说话时的命令口气和颐指气使的态度,建议C与人交流语气要和善,将意思表达清楚。
当然学习生活中因各种原因产生了许多情绪问题,这些情绪直接影响了C的工作状态,为此我挑选一些情绪管理的绘本,如《生气汤》《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我的感觉(小学版)》系列,帮助其学会处理情绪,告诉其释放的方法。
“学做合一”理论认为,读书获取的知识实践后对行为有一定影响,与学生的沟通仅靠说教只能支撑一时,让学生从相似情境的故事中慢慢领会才能长久信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自我见解,我们应倾听并尊重这些想法,不可急于指导,必要时可共商解决方法,“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与耐心更愿意听从安排,和谐的交流模式同时具有示范作用,规范言行。
三、“每日三问”,自我成长
行知先生有一篇演讲关于“每天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考虑到C的情况,我决定让其“每天三问”:“1、今天的言语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在哪?与人沟通需要文明礼貌的语言,倘若多表扬多鼓励工作能事半功倍。 2、今天的行为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在哪?坚持动口不动手,你就是翩翩君子。3、今天的岗位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工作虽小,却能锻炼办事能力,培养责任心,是另一种学习能力。”
在与德育“后进生”相处时,与其一味抱怨不如探究其不良心理,从方法入手让他们与你齐心协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宇.三问“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J]. 教育发展研究.2012(24)
[2]谈永康.每日三问[J]. 教师之友.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