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幼教专业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

2020-12-15叶桑

北方音乐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音乐教育学前教育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又称学前音乐教育,是以幼儿为研究对象,以音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国家为规范幼儿教育,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本文以重庆某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参考国家文件,分析了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116-04

【本文著录格式】叶桑.高师幼教专业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19):116-119.

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的专业的普及,以及世界范围内通过前沿科学研究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艺术”领域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浮现出许多问题,例如高校在专业建设中难以与社会接轨、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因此,通过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是当前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能带给幼儿全方位的情感体验。0到6岁的幼儿阶段是人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情感发育的高峰期,幼儿的情感需求也从简单的生理需求开始向社会需求过渡,而不同的音乐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节奏舒缓的音乐可以减少焦躁、没有安全感的情绪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轻快活泼的音乐可以为孩子带来愉悦、兴奋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生理发展。幼儿的音乐教育与专业的音乐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专业的音乐教育注重技法训练,相对单一,但是幼儿音乐教育中,除了简单的歌唱以外,还包括大量的肢体训练,如舞蹈、简单乐器的敲击、弹奏,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肌肉使用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生理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育在集体生活中寓教于乐,游戏性和表演性都较强。在音乐活动愉悦、融洽的气氛中,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让幼儿适应在集体环境中的表现,克服孩子自卑、胆小等缺陷,让幼儿形成主动、积极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审美教育有积极作用。幼师可以以音乐为媒介,让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声音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人的声音等,这些都可以以音乐为表现形式进行再现,幼師可以通过这样的再现让幼儿将生活中的美和音乐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为未来学生的音乐审美发展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

一是课程开设上,通过调查发现,音乐虽然贯穿了幼儿教学课程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专门的音乐课程却相对较少,每班每周仅开设一到两次,是《纲要》中提到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最少的。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而音乐与美术、手工等内容共同组成的“艺术”领域应该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四大板块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互相结合、渗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单一强调某个领域的培养,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是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幼儿教育不只需要教师的演唱、演奏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舞蹈、器乐等等多种能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无法达到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无法很好的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教学中仅有固定的歌唱、舞蹈的内容,缺乏创编、表现等内容,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体现出一个专业建设的理念、特色、宗旨、质量等,以重庆某师范类高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主要如下。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指导性文件,一般都是经过对生源、学校情况、社会需求、专业概念等内容进行深思熟虑后系统性地制定的,一般包含专业简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核心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与学时(分)分布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培养目标是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影响着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的实施方法,也体现出了高校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毕业要求一般为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具体条件或是资格,通常为学分修满、通过所有考核等。核心课程受制于国家教育部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的要求,一般比较为教育类基础课程、学前教育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具体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史、儿童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与访谈、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幼儿园管理等。课程设置是根据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所选择的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时数并进行学年的编排,目前一般高校主要将课程类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必修/选修)、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在完成四年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后,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培养目标、说明等内容基本依据国家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编写,但从核心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以理论为主的有教育类基础课程和学前教育理论课程,以实践为主的是专业技能课程。但排列出来的具体核心课程基本都为理论课程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儿童游戏,而这类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又非常低,没有任何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被列为了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向理论课程倾斜较严重。

三、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师资力量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本文提及的师资力量并无关于教师的学历、职称、技能水平,而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重庆某师范类高校为例,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教师多毕业于专业音乐学院或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在学历、技能等指标上颇为不错,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他们所受到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声乐课为例,许多教师仍沿用了普通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重视技巧训练,这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首先,与普通音乐专业的生源不同,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在声乐方面是零基础,甚至会出现诸如“五音不全”的情况,如果重视技法训练,四年的时间内,也很难将学生拔高到与普通音乐专业学生同样的演唱水平,其实也没有必要。再者,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普通音乐专业以培养专业的演员人才为目标,但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专业的幼儿教育人才为目标,这里对学生的演唱技能水平的要求并不如普通音乐专业的高。最后,如果沿用普通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学到的技能在幼师行业的实用性也不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就导致了学生最后在就业时需要大量时间适应岗位,甚至因为不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而被拒绝。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除了教学课程规定的内容外,无法将学习内容与学前专业教学理念和师德教育引入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幼儿园教育是保育和教育的结合,幼师除了合格的专业技能素养,师德也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就需要幼师具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和专业理念,要能主动积极地为幼儿创造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如果学前教育的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中将师德观念和对幼儿教育行业的热爱传达给学生,是无法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的。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符

前文提及教师在教学时因为没有深入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导致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作普通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学校虽然意识到了两个专业的不同,但在课程设置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教材选择为例,重庆某高校所选用的《乐理·视唱·练耳》教材上,虽然明确标注了是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但是教材内容除了比普通音乐专业所用教材难度稍小,内容上大同小异,缺少幼教专业的职业特点,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在某一技能上达到一定水平,但仍难以胜任幼师工作的情况。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以重庆某师范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在总学时中,实践学时仅占总学时的35%左右,实践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衡。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教育是非常全面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重视理论课程,作为艺术领域的教师,也需要做到五大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艺术领域幼师在教学中是以實践为主的,不论是专门的音乐课,还是由音乐贯穿的各类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都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学生除了音乐技能课外,还需要花费时间练习诸如手工、绘画等其他领域的技能,课程内容跨学科性非常强,再加上理论课的学习压力,学生本就已经很难花费更多时间在技能课的练习上,因为高校扩招大背景下师资不足等客观原因,音乐技能课多以集体课为主,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将教学重点向理论课倾斜,学生的技能将很难得到提升,而未来的求职中,学生主要被考核的还是实践技能,这就导致了学生求职的不顺利。

(四)教学评价较片面

在技能课程中,以声乐课为例,考试内容一般为演唱一首或多首曲目,考试评价倾向于对学生演唱水平、歌曲难度的评价,追求专业化的曲目和演唱技术。在理论课程中,以乐理课为例,一般以试卷形式进行考试,单纯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许多学生掌握了高超的乐理答题技巧,但在实践中,比如进行儿歌伴奏时的编配、和声音型选择上,却出现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教学评价一般由专业教师进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仅以教师本人的专业眼光设定评价标准,评价的方式与岗位需求脱节,没有考虑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于是,许多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应聘中仍难以取得好成绩。

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教师要把握学前音乐课程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具有独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普通音乐专业的教育非常不同。开展学前教育的音乐课是为了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教师要将儿童的思维、心理、生理发展特征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具有基础性,在教育过程中不需要过分注重技巧,仅具有基础的弹、唱、跳能力即可,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边唱边弹,或者边唱边跳。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具有创造性,要帮助学生将课程所学知识与儿童的兴趣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以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将知识、能力和体验传达给幼儿。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具有科学性,幼儿教育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如何通过音乐提升孩子的诸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音乐教育幼儿。教师要能通过以上的学前音乐课程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二)教师要深化学习调研

要深化学习国家最新的指导性文件。国家近年来针对教育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指导性文件:在规范幼儿教育质量上,2001年国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师专业标准上,2012年国家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除此之外,关于教育行业,国家还相继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作为为教师行业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应该熟读和学习这些文件,它们是国家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综合我过国情现状做出的最优决策,它们不仅仅对教育行业的未来做出展望,也对目前的教育提出要求。通过学习这些文件,高校学前专业的教师可以印证自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优缺点,从而进行学习和改进,教师也可以了解到行业现状,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三)在理论和实践性学习中寻求平衡

教师要寻找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平衡。当前国家对幼师人才的需求极高,就业状况良好,通过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后,大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工作岗位,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用性”上多加思考。什么内容是未来学生可以用得上的?未来学生在岗位上会遇到什么问题?而我又如何在我的课堂上帮助学生提前感受并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们在进行备课时需要慎重考虑的,不能仅仅用自己的专业角度思考,而是要进行鸟瞰和换位思考。

(四)與幼儿园进行“校园合作”

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那么高校为了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评价的广度,也可以与幼儿园进行“校园合作”。

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根本目标是为幼儿园培养专业的幼教人才,如果高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不了解当前幼儿园的需求和幼儿园中的主要教学内容,那么所培养的学生就是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因此,高等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应该进行持续的调研,充分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人才需求。

在教学评价方面,当前多数高校已经要求实施更多元的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量化或者质性的过程性或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的评估,整个教学评价的广度和效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问题主要存在于,评价标准的设定和评价过程仍是在校内完成的。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进行服务。也就是说,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案,但如果教学评价的实践者本身对该专业的教学目标理解就不够深刻,那么对教学决策者的决策也会有重大影响。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仅让本校的教师参与,还可以邀请幼儿园的一线优秀幼师参与,一线幼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深知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实际应用到未来的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还需要补充哪部分的知识或者加强哪些技能训练?如何让学生更快速的适应未来的幼师岗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应该如何调整?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否覆盖了所有音乐类幼师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这些问题,高校教师未必能比一线优秀幼师回答得更好。通过与一线幼师合作进行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有效的决断。除此之外,在评价层面,还应该继续扩展评价广度,除了现在的评价方式和“校园合作”,还应将毕业学生信息反馈、家长座谈会、幼教联盟研讨会等评价方式引入评价中,增加评价的多元性。

通过“校园合作”,高校还可以将教学实践和综合实践类活动移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场景中去,例如让学生同时进行在校学习和幼儿园教学实践、教学观摩,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体会和磨练自身技能,同时,通过高校在幼儿园中举办的各种活动,也能缓解幼儿园的教学压力,为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五)学校要进行持续性调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许多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调研,但是一旦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其内容就很少再进行更改,而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校教师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如果不跟上时代步伐更新,很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例如对每几年的生源进行调研,以重庆某高等师范院校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其生源60%以上来自西部地区,且有部分学生为国家定向培养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开展工作。那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可以重视地方民族音乐课程的设置,如此,将学生熟悉的当地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学习,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程设计。通过对生源的持续性调研,动态地调整课程设置,可以为未来学生的就业创造优势。

参考文献

[1]李静,李锦.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与评价[J].教师教育学报,2020:89-96.

[2]唐国策.论高等幼师学校音乐课程与幼儿音乐教育的衔接[J].音乐天地,2020.

[3]王迪,唐守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

[4]张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分析[J].大众文艺,2016.

作者简介:叶桑(1990—),女,土家族,四川邛崃,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音乐教育学前教育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