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癌的诊断方法

2020-12-15衡冬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病灶肝癌

衡冬梅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肝癌主要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作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内外界因素的不断增多,不同类型的肝癌发病率均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趋势,以40至50岁的男性为高发人群,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等症状,使得绝大多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检查及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那么,当前临床工作中可用于诊断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呢?

1.超声检查:在当前临床工作中,普通灰阶超声被认为是检查肝癌的一种最常规及最基本的方法,不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替代。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凭借所显示的肿瘤内外血流特点来完成鉴别诊断,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部位,诊断准确率约为90%,可作为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随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基础上,三维血管结构显像、能量图、超声造影等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被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检查当中,发现不同的检查方法对肝癌而言均具有较高的发现及诊断价值。原发性肝癌超声声像图的一般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肝脏的切面形态异常;2)肝脏实质内可见存在肿块图像;3)在肿块周围可观察到继发的征相。

2.CT:用CT检查肝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确定好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及是否发生了转移、门静脉部分是否发生了癌栓等。当前临床工作中可采取的CT检查方法为两类,第一类是平扫,需要在扫描前30min口服泛影葡胺500至800ml,扫描的范围需要在肝顶至肝下缘,设置的平扫参数为:层厚5mm,进行薄层扫描。第二类为增强扫描,同构增加增长组织与病灶之间形成的密度差,以此来显示等密度的可疑病灶,同时还可对病灶的性质进行鉴別,显示出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正常肝脏CT的表现特点如下:1)肝实质密度均匀,轮廓光整,CT值约40-60Hu;2)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均表现为肝内条状、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3)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由于肝癌主要接受肝动脉供血,故在动脉期CT值迅速上升达峰值,超过肝实质;病灶峰值停留时间短,然后迅速下降,至门脉期(60s)时病灶CT值往往低于正常肝实质。

3.PET-CT:PET-CT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被认为是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性,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创伤,被认为是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学诊断设备之一。PET-CT是将PET与CT融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为一体,既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又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能够用于研究人体的生理、生化、化学递质以及基金改变的变化,应用于肝癌患者中具有着早期发现及诊断的应用价值。

4.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检查是这几年发展既CT之后发展而来的一种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即MRI,与传统X线不同的时,该诊断方法利用的是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通过磁场对人体表面的空间位置进行标定,随后在使用无线电波进行序列照射,以此对人体原子核产生激发作用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过去来说核磁共振没有CT检查那么理想,现在随着核磁共振的技术不断发展,扫描时间越来越快,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加之具有着多参数成像以及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已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当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磁共振的应用对某些肝脏小病灶也能作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检查效果较为理想,在各层医疗机构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另外,MRI常规序列以及Gd-DTPA的增强应用,保证了绝大多数的肝内占位性病变均得到了明确的诊断。尽管仍然有上述的病灶因表现并不典型使其无法定性,通过对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可获得更多的信息,尤其是此方法的应用可充分反应出病灶内的细胞成分及其功能。

5.甲胎蛋白检查:当B超和/或CT等成像检查怀疑是早期肝癌时,通常会建议患者做个甲胎蛋白检查辅助诊断。甲胎蛋白为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作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主要由胚胎干细胞产生,当胎儿出生之后,即停止产生,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并不会存在于患者体内。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依据是:甲胎蛋白一般都会持续8周高于200ug/L或持续4周高于500ug/L或者逐渐升高而不下降,外科医生认为持续高于400ug/L方有意义。早在1964年,有专家发现在肝癌患者血液当中发现了甲胎蛋白的存在,发现其对于肝癌的检查有一定的敏感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肝癌中甲胎蛋白升高情况更不相同。

6.肝穿刺活检:肝穿刺作为诊断肝癌的另一种主要手段,适用范围较广,准确率高达80%以上,不仅有助对多种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同时还可对肝脏病变的程度及活动性进行判断。在治疗前实施肝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诊断,而在治疗后实施肝穿刺活检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治疗是否彻底。在实施肝穿刺活检期间,需要遵循三次停顿原则:第一次是当穿刺针进入到皮肤或者肝表面时需要做一次停顿,明确好进针方向;第二次是在穿刺针达到肿瘤表面时做一次停顿,在得到确认之后推动针芯进入到肿瘤内。若肿瘤直径在2cm以内,切割长度需要采用1.5cm的档位,否则,需要采用2.0的档位。在穿刺接触到肿瘤之后,针芯退缩到外套内,将穿刺针拔出后避免对肝脏造成污染,以此达到减轻肿瘤种植的机会。第三次是当穿刺针的针芯进入到肿瘤后做一次停顿。明确针芯确实在肿瘤之内,并未对周围血管及正常组织或重要脏器带来误伤,确认无误后再操作,以获得最佳诊断目的。不过因此种穿刺方法容易带来较大的创伤,禁忌证也较多,诸多患者无法接受。

7.液体活检:液体活检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的一种“精准医学”,被认为是无创诊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可通过利用患者的血液或者是其他标本,例如患者的尿液及胸腔积液等,以获取与患者相关的疾病信息,具有诸多优势。主要操作优势包括了非侵入性、可重复性较强、样本均质、采集样本方便等。当前临床工作中可用于诊断肝癌的液体活检方法包括了血浆中细胞外囊泡、循环游离DNA、游离非编码RNA以及循环肿瘤细胞等,上述方法不仅可用于对肝癌类型、疾病分期进行早期诊断,并对转移风险进行评价,还可对之后靶向药物的治疗提供个体化的指导方案。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病灶肝癌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基于石英毛细管载体的血清甲胎蛋白灰度分析免疫检测法
碳纳米管修饰的纸传感器用于检测甲胎蛋白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甲胎蛋白 半年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