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升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2020-12-15陶保富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摘  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同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校企融合的政策,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为了践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为兴办学生高兴、企业满意、家长放心、教工幸福、政府支持的现代高等教育贡献力量,文章以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结合该校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现状,从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文化育人、不断提升教工的幸福感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177-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clarifies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r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issued a number of policies to encourage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romoting the close connection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mission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happy for students, satisfied by enterprises, reassured by parents, happy for teachers and workers, and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Taking Zhengzhou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the college, build a trinity education model, educate people through cultur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happiness of teachers and workers. These four aspects are elabora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很多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部署,社会各界普遍反映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办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但是社会偏见、教学质量、体制机制等问题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成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突破口。

一、高职院校现状

(一)高职院校生源基本情况

全国从2007年已实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河南省教育厅也于2010年出台了高职高专单独招生政策。所谓单独招生,顾名思义就是高职院校按照教育厅的要求,春季自主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考生自愿择校报名,招生院校负责组织对考生进行笔试、面试,择优录取。参加单招的考生通常情況下是报考本科录取无望的学生,高职院校单招无疑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高职院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投放单招计划占全年招生计划的60%以上,不到40%的招生计划会投放到统招中。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把高职录取最低分数线划定在160分,学校择优录取,知名度较高且在省会的高职民办学校录取分数会高一些。以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表1为该校2017-2019年新生录取分数统计。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依然参照普通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具体体现在基础理论课较多,而有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对于基础文化课就表现出厌学、不感兴趣、听不懂的情况。因此,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就出现老师所“教”而非学生所愿意“学”的现象。在专业课授课方面,部分专业课任课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就业,没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导致他们对新知识的运用不太熟练;学校方面,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教学设备不足或无法及时更新,不能充分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从而专业课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升。因此,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升。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去企业工作,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创业,小部分会回家族企业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参加专升本考试。以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校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工作,但是高收入的学生相对较少。这和社会的就业整体形势以及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

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强调,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衡量高校培养合格接班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学生党员质量[1]。严格大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战略思维与眼光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确保他们成长成才。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必须做好党建工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校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全校中层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一是要建章立制,从严治党,孙子曰:“静以幽、正以治”;二是校级领导干部定期带领全校中层以上干部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古圣先贤的传统文化;三是带头给师生上好党课,讲好中国故事、优秀师生的故事等;四是择优配齐党务工作者。确保二级院系党支部书记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五是按照师生比1:350的标准配备思政课教师,其工资待遇方面不低于同类教师;六是按照学年度预算足额划拨党建办公经费,包括党建系统的同志外出交流、培训经费等。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以组建双高教学管理团队、优化调整课程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产学一体、校企融合的培养方式为重点,以提升院校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1. 政府引导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与协调职能,在其职权范围内积极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创造机会和条件,同时可以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社会服务体系,集中企业力量开展专业化生产,为区域经济服务。

2. 学校主导

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夯实基础,组建好班子,制订好制度,亦要尊师重教。

一是组建一支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双高教学管理团队。二是制订适合现代“职业类教学”需要的系列规章制度。比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课程包括: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制订专业课任课教师的标准及其管理办法,专业课教师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相关或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专业课任课教师持高职院校内部颁发的“专业课任职资格证”上岗任教。学校组建专业课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校长任主任,教学副校长和纪委书记分别任副主任,成员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秘书由教务处处长担任;专业课教师每三年赴企业深造,还要制订与教学匹配的薪酬制度;制订实训室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实现“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三是尊师重教。主要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从法律层面上来说,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明确了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职权,研究出台教师惩戒权办法。学校和相关部门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教师尊严不可侵害,对发生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履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严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2]。其次是学校要倡导“非教师教育工作者要为教师服务好,教师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好”和“课比天大”的理念。

3. 企业融入,校企双赢

孙春兰副总理曾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发达国家尤其是制造业强国拥有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制订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形成了体系完备、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官产学研体系、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为产业建设、解决就业、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教法方面,要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要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做到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企业中师傅带徒弟并重,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做法,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探索学生每周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3]。职业类院校就是要围绕着地方企业的需要办专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那么职业类院校在增设专业之前,要选择一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洽谈“校企融合,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双方能否合作关键是能否把“公共责任、质量督查、利益分配”这三项问题划分清晰。首先,公共责任部分包括“实训设备建设、专业课教学、毕业生就业”;其次,质量督查,督导督查部门制定双方认可的人才质量管控体系,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对标对表开展工作,并向主管领导提交质量督查工作报告;再次,利益分配(政府对达标的校企合作单位分别奖励)。若企业负责投资实训设备、专业课授课任务(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现场上课)、安排就业的比率在50%以上,且毕业生刚入职后月薪是同行业人士的70%,则企业可获得学费总额的20%-25%;若学校投资实训设备则企业可获得学费总额的15%-18%。

(三)文化育人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和话语权。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思想、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发挥着以文化育人的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二是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是一个无声的课堂,具有影响人、熏陶人的教育功能。做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香化、人文化建设,使师生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动力。在校园景观建设上,赋予其丰富的生命力,挖掘资源,彰显学校精神、校风和办学特色。举行师生文艺活动,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区域,固定舆论阵地建设、宿舍文化建设,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例如:军事课、太极拳及王阳明心学等传统文化将有益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军事文化运用到大学生公寓楼,将会使宿舍内“整齐划一、窗明几净,温馨舒适”。良好的军事文化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易养成良好的就寝、宿舍内务、站姿、坐姿、守时、守纪、守信等习惯。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军事课程,同时加强大一新生入校的军事训练,包含理论和技能训练;实行学生早操制度。从学生中遴选一批品学兼优、军事素质过硬的学生出任校军训教官,承担护校任务,亦可向部队输送优质兵源等;倡导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具有“内刚外柔、陶冶情操、健体防身、修身养性等”功能。学校适当的开设混元心意太极拳课,并成立太极拳社团等,鼓励爱好太极拳的学生参加省、市及学校举办的太极拳赛事,课余时间师生在校园中举行太极拳运动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彰显职业类院校的文化特色;王阳明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立志:立志成才,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说的就是树立远大志向;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若不勤学,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即便有宏大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而已;改过:就是善于反省自己,知错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责善:责善,同学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就是要善于互相监督和学习。学生若志向不明、游手好闲,那一定是学习动力不足。校团委要倡导成立校、院二级“致良知”社团组织,引领学生从自我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公开立志”并践行“真立志”“立真志”,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同学之间互相勉励,共同提高。

(四)不断提升教工的幸福感

不断提升教工的幸福感才能让教工工作安心,生活开心,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幸福感来自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精神层面,营造舒适的校园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在制度设计中体现表扬、奖励方面的要多一些,比如:多举行庄重的表彰和嘉奖仪式,出台定期组织教工外出交流、学习的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尤其是涉及到教工利益方面。物质层面,设计科学的薪酬制度,其待遇标准要高于同类院校,使教工劳有所获,多劳多得。建章立制提升教工的福利,用心经营好教工工作营养餐,满足不同教工的口味等,每逢教工生日献礼祝福,为教工提供舒适的交通和办公环境等。

习总书记曾经讲过:“教育强则国强”。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财政基本没有投入的情况下依然和公办高校一样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任务,为国家更好的解决了一大批就业问题,为成千上万个家庭更加幸福做出了贡献,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着力量。因此,发展民办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有林,严建骏.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路径[J].教育评论,2015(08):57-60.

[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Z].教育部网站,2019-12-16.

[3]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Z].教育部网站,2019-05-07.

[4]王雪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4):79-82.

*基金项目:该文为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融合传统教学和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B880051)

作者简介:陶保富(1964-),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博士,经济师,党委书记、董事长,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融合 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提升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