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对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12-15王玉平
王玉平,陈 怡
(合肥市滨湖医院超声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盆腔肿瘤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患者盆腔内器官、组织形成肿块,往往会引起出血、月经紊乱以及白带异常等症状,伴随有下腹、腰背部位的疼痛症状。妇科盆腔肿瘤的早期诊治,能够有效防止恶性肿瘤的形成,避免肿瘤组织发生转移和扩散[1]。为了及时、准确的检出疾病的发生,需要利用医学影像手段,在图像中显示盆腔内组织,从中发现病变,鉴别疾病类型。B超检查的应用,能够为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本研究探讨了56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分析B超检查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56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年龄范围29~71岁,平均年龄(57.24±6.03)岁。
1.2 方法
在症状和体征检查的基础上,行B超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探头(3.5MHz)置于患者的腹部盆腔部位进行扫描,获得多方位和多角度的超声影像。在经腹超声检查基础上,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垫高患者的臀部,使用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的避孕套,将其套在探头(7.0MHz)上,并涂抹耦合剂。同时清洁患者的阴道部位,缓慢置入探头进行扫查,获得超声影像,分析影像特征,进而做出诊断,鉴别疾病类型。由2名以上超声科医师共同讨论,得出一致性的诊断结论。
2 结果
在56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中,经过B超检查后,检出子宫肌瘤22例、卵巢良性肿瘤16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3例,宫颈癌3例。经手术病理诊断后,检出子宫肌瘤22例、卵巢良性肿瘤13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6例,其中2例宫颈癌漏诊,3例卵巢癌误诊为卵巢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1.07%。误诊率为5.36%,漏诊率为3.57%。
3 讨论
盆腔肿瘤是发生于盆腔内子宫、卵巢、输卵管等部位的疾病,肿瘤组织的生长与扩散,会加剧疾病的严重程度。一旦进展为恶性肿瘤疾病,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盆腔肿瘤患者应及早接受诊疗,便于在疾病发生早期检出病情,有助于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疾病的危害程度。但是盆腔肿瘤多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无显著特征,往往容易与相似症状疾病混淆,会对诊疗工作形成误导,出现误诊、误诊的情况,导致病情的延误。因此,在盆腔肿瘤的早期诊断中,难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进行判断,而需要利用医学影像手段,在影像中清晰呈现盆腔内组织情况,进而判断肿瘤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3]。
B超检查是常用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将其应用于盆腔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能够发现子宫、卵巢、输卵管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可以根据肿块的位置、直径、边界以及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判断肿瘤疾病的类型。盆腔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并存在完整、光滑的包膜,其内部往往表现为均匀回声。而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肿瘤包膜不完整,且薄厚不均。内不均匀内部回声呈强弱不等改变,血流丰富。另外,在盆腔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中,往往存在有腹水征[4]。
在盆腔肿瘤的B超检查中,可采用经腹超声检查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的操作简单,直接对腹部病变部位进行扫查,获得超声影像。但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腹部脂肪、胃肠胀气的影响,导致超声影像的清晰度下降,会影响到医生对于病情的判断。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影像,有利于病情的判断。但是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感受,确保其耐受经阴道超声检查。为了提升B超检查的准确性,可以联合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超声检查。另外,无性生活经历的患者,无法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需要选择经腹检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56例盆腔肿瘤患者的B超检查中,54例患者得以确诊,同时存在1例误诊和1例漏诊的情况,诊断准确率为91.07%,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5.36%和3.57%。由此可见,在盆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中,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高。
综上所述,在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中,B超检查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超声诊断结果中,可以真实、准确反映出盆腔内的病变,鉴别肿瘤类型,从中了解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情况,进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