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0-12-15陈高峰豆长超黄盛阳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隐性韧带软骨

陈高峰,豆长超,黄盛阳,郭 星(通讯作者)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八医院放射科 新疆 乌苏 833300)(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八医院药械科 新疆 乌苏 833300)

隐性骨折是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处于局部或弥漫性骨小梁损伤及局限性软骨下的骨折[1]。当隐性骨折发生于膝关节处时,多会伴有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及韧带损伤等,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引发膝关节疼痛,甚至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2]。为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来我院诊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的来我院诊治的70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均可除外身体有“金属”植入物者;均为男性;均为战士,其中37例为新入伍者;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3岁;所有患者均有部队训练伤史;左膝伤者28例,右膝伤者29例,双膝伤者13例;受伤时间1~7天,平均受伤时间3.5天;膝关节外伤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50例患者的膝关节出现明显肿胀及明显压痛。

1.2 检查方法:

(1)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分别摄取了膝关节正侧位片;(2)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影公司UMR560 1.5T的核磁共振进行膝关节检查,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将髌骨下缘作为中心位置,协助患者将患侧膝关节稍向外部旋转约15°,利用沙袋辅助患肢固定,对患侧膝关节进行横断面、斜矢状面、冠状面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及质子压脂序列。

2 结果

70例患者经普放拍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而核磁检查结果显示为:70例患者均有隐性骨折,其中单处骨折42例,多处骨折28例;Ⅰ型骨折45例,Ⅱ骨折22例,Ⅲ骨折3例;伴有关节腔积液者38例,半月板受损者22例,前交叉韧带受损者5例,后交叉韧带受损者11例,内侧副韧带受损者21例,外侧副韧带受损者28例。

3 讨论

隐性骨折,顾名思义是无法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常规X线片检查而确诊的骨折。临床中将隐性骨折的诊断标准确定为:有明确的急性损伤史,受损部位有明显疼痛感,无法正常行动,但是经常规X线检查未发现有明确的骨折线,而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受损部位骨骼的骨皮质与骨髓腔内有线状的低T1WI高T2WI异常信号阴影,病灶在质子压脂序列中呈明显的高信号[3];临床中还根据骨折的程度对隐性骨折分成三型:Ⅰ型-隐性骨折仅位于骨皮质下,Ⅱ型-隐性骨折达骨皮质,Ⅲ型-隐性骨折达骨软骨[4]。

核磁共振检查能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序列成像,在隐性骨折的诊断中,核磁共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由于组织结构前后相互重叠而造成的伪影,尤其是减少了皮下脂肪及正常骨髓信号的干扰,在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核磁共振检查可利用其质子压脂序列、T1WI、T2WI序列所反映出的受伤部位骨小梁有无断裂、髓腔中的小血管有无被撕裂、局部有无出现出血及水肿等不良情况,从而明确隐性骨折的诊断。经临床研究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特征为:(1)多发于股骨内外侧踝及胫骨平台;(2)骨折线多呈线条状,少数呈不规则片状,边缘不清晰;(3)骨折线在T1WI序列中呈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高信号或者略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呈高信号;(4)冠状面是观察有无水肿、出血的最佳位置,水肿及出血在冠状面中呈高信号;(5)在T2WI序列及脂肪抑制序列中,受损部位可见小范围的边界模糊的高信号;(6)多合并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5]。

临床实践表明,脂肪抑制序列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中处于首要地位[6],但是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中如果患者出现了剥脱性骨软骨炎,由于关节面软骨被磨损破坏,软骨下会出现局灶性缺血坏死病灶,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时,病灶区会呈局灶性的片状高信号;除此之外,骨梗死病灶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中也呈局灶性的高信号,与隐形骨折不易区分,因此,在诊断中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性骨折中不仅能够明确隐性骨折的诊断,还能明确骨折的类型、程度及部位,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性韧带软骨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