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的对比分析
2020-12-15通讯作者
陈 伟,孙 艳(通讯作者),刘 乐
(新沂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徐州 221400)
近年来,对于冠状动脉狭窄原因在进行疾病诊断期间,MSCTA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呈现出无创、操作简单、扫描范围大、安全快速以及后处理效果优良等系列优势,并且同DSA检查方法比较,在部分功能表现方面存在优势[1-2]。本次研究将针对冠状动脉检查患者探究分别拟定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以及DSA方案进行疾病诊断的可行性,以利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提升与患者的早期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男48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岁~76岁,平均年龄为(55.65±5.59)岁;就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胸痛、胸闷以及心肌缺血等方面。实施心脏冠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患者4例。在<30d,于临床对患者展开DSA检查以及CTA检查操作。
1.2 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于临床对其展开冠脉CTA检查以及DSA检查操作。在实施CT扫描期间,主要利用64排CT机(GE Lightspeed)完成,控制4cm的有效覆盖范围。首先于临床对患者展开非门控低剂量平扫操作,对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实施评估,并且合理测量患者的峰值时间。在患者隆突水平降主动脉内部,准备自动追踪触发进行安置,控制120HU的触发扫描CT值,对患者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采集。针对患者扫描范围加以明确,主要于隆突水平位置展开,直至患者心底隔面水平位置停止。在扫描8~10s后,完成检查。准备对比剂优维显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进行注射。控制速率为3ml/s,剂量为80~100ml。合理进行扫描参数的设置,分别为120kV、300mA、0.625mm层厚、0.4s/圈球管速度以及0.2螺距。依据常规进行RR间断横断面图像的选取。之后合理展开最小薄层重组操作,于ADW工作站对重组图像进行上传展开图像分析操作。对于DSA检查,主要利用DSA机完成,主要在患者一侧股动脉,利用常规Seldinger穿刺技术展开插管操作。
2 结果
临床对患者完成CTA检查以及DSA检查发现,8例患者表现出正常冠脉解剖结构;对患者实施CTA检查,3例患者表现出冠脉解剖结构异常的现象;对患者实施DSA检查,最终未表现出冠脉解剖结构异常的现象;完成CTA检查后,12例患者表现出心肌桥的现象;完成DSA检查后,9例患者表现出心肌桥的现象;完成CTA检查后,53例表现出冠脉狭窄的情况,8例患者最终检查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表现出差异性。在实施CTA检查期间,因为表现出心律不齐呈现出检查差异患者5例。对于实施心脏冠脉支架术后复查4例患者,临床对其实施CTA检查以及DSA检查后,均表现出支架影的现象,并且表现清晰,在支架内部呈现出通畅管腔,未表现出内膜增生征象的现象,表现出管腔中度狭窄的患者2例。
3 讨论
临床针对患者展开MSCTA检查操作,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分支以及主干可以进行准确显示,对于冠状动脉通畅情况以及管腔狭窄特征可以进行有效显示,呈现出操作简单以及无创特点,对于冠状动脉病变数据可以确保直观、多视角以及立体获取,对于栓塞、钙化以及狭窄等现象进行判断可以提供有力依据,此类优势对于DSA检查方法则无法体现[3-4]。针对冠状动脉狭窄在进行诊断期间,DSA作为金标准,其能够对狭窄情况以及狭窄位置进行直观显示,但是对于造成管腔狭窄斑块结构则无法显示,并且呈现出操作复杂、有创以及费用高的特点[5]。
综上所述,临床对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期间,CTA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在显示患者心肌桥以及解剖结构方面,同DSA比较,呈现出的优势显著,但是针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进行疾病诊断,同DSA检查结果表现出差异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