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陵川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2-15牛慧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9期
关键词:食用菌蔬菜

牛慧敏

(陵川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陵川 048300)

陵川县为典型山区农业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小气候明显,发展“绿色、特色”蔬菜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品牌建设,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蔬菜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1 陵川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量稳定增长

近年,陵川县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实施了一系列蔬菜产业项目,露地蔬菜按400 元/0.067 hm2的标准进行物化补贴,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主体,支持新建或改扩建设施蔬菜大棚或食用菌大棚。出台了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政策,以茴子白为例,保费150 元/0.067 hm2,由政府承担,当市场价格低于0.3 元/kg 时启动保险赔付,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特别是2018 年积极申报成为全省首批5 个有机旱作农业整建制示范县之一后,按照“千亩(66.67 hm2)示范,万亩(666.67 hm2)带动”的思路,以崇文镇“小召—红马背—尧庄—安阳—赵漳水”和潞城镇“石掌—东八渠—西八渠—天池—苇水”沿线为重点区域,开展旱地蔬菜示范400 hm2,示范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陵川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0.12×104hm2,产量保持在4.3×104t,其中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 020 hm2、设施蔬菜80 hm2、食用菌9.3 hm2。

1.2 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增强

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县蔬菜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1.2.1 新品种引进示范

以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区域为重点,积极引进甘蓝领先106、丽丽,辣椒4842、更新30,豆角白玉龙、豆角王,西葫芦绿源等蔬菜新品种20 余个,开展试验示范,通过田间观察和产量产值分析比较,共筛选出适宜陵川县栽培的甘蓝领先106、豆角王、西葫芦绿源等蔬菜新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1.2.2 新技术、新装备应用

(1)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物理措施、生物措施防控病虫害。全县设立重大病虫害监测点104 个,建设新型生物农药试验点4 个,配备完善高空测报灯、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设备。组建5 支专业化防治队伍,拥有无人机6 台、大型植保机械1 台以及自走式喷雾器等新型药械若干,作业能力为200 hm2/d,除满足陵川县防控需求外,还参与晋城市其他县区统防统治工作。以甘蓝为例,移栽前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诱杀小菜蛾等害虫,发现虫害后,及时喷施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通过采用该方法,可减少喷施农药2~3 次,农药使用量0.067 hm2约减少100 g,节支20 元,同时有效提升蔬菜品质,增加商品价值。

(2)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定制前,0.067 hm2施用N- P- K 含量15- 15- 15 或18- 18- 18 蔬菜专用复合肥及有机生物菌肥100 kg,按照垄宽或畦宽滴头朝上铺设滴灌带(管)1~2 条,完成后,上覆地膜。

(3) 高垄黑膜覆盖栽培技术。要求:垄高15 cm,垄宽120~160 cm,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基高低一致。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提升保肥保水能力及作物抗逆性,提高蔬菜产量。目前,全县推广应用133.33 hm2以上。

通过实验,综合采用以上3 种技术,甘蓝平均单产4 500 kg/0.067 hm2,比对照田增产400 kg/0.067 hm2;辣椒单产3 000 kg/0.067 hm2,对比增加300 kg/0.067 hm2,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此外,建成连栋育苗棚,应用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推广优良品种100 hm2;依托马兰花蔬菜、万达谷子专业合作社,成功开展了西红柿沙土栽培、豆角复播菜花等试验示范;依托秦家庄绿尔新蔬菜专业合作社,新建垚圆有机肥厂,探索发展循环农业。

1.2.3 加强认证管理和品牌建设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近年来,先后有20 个产品获得认证,其中无公害认证18 个,涉及3 个露地蔬菜合作社及15 个设施蔬菜基地;绿色认证2 个,涉及水章和寺南岭2 个食用菌基地,认证面积993.33 hm2,占蔬菜种植总面积82.78%。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创立有“舜尧”、“睿丰园”、“达阡江”和“水章”等品牌,蔬菜产品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远销北京、河北、河南、福建等地,市场知名度及占有率逐年上升。

1.3 经营模式持续创新,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创建秦家庄蔬果、夺火食用菌2 个市级及崇文镇露地蔬菜1 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了绿尓新、红四方、上郊等一批优质蔬菜产业基地,开展了合作社规范提升、大棚房清理整治行动,全县现有较大规模蔬菜专业合作社30 余家。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企业、合作社带头示范作用,形成了“合作社+ 种植大户+ 普通农户+ 基地”的运作模式,通过提供“六统一”服务,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地膜、统一供应肥料、统一供应农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指导,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蔬菜销售渠道畅通,形成了崇文镇尧庄、潞城镇天池、六泉乡赵辿等规模较大产地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占地约1.1×104m2,年交易量3×104t。以陵川县红四方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社共有社员119 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 hm2,年生产销售各类蔬菜5 000 t,交易额500×104元以上,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等2~3 次,辐射带动全县5 个乡镇近5 000 农户蔬菜种植销售,2017 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基础薄弱,特别是设施蔬菜规模小、条件差

目前,陵川县蔬菜产业仍以露地种植为主,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如2019 年旱地甘蓝大获丰收,但价格却跌至冰点,最低时仅卖到0.1 元/kg,出现“增产不增值”的被动局面。设施蔬菜(含食用菌)规模小,占比不足15%,且分布分散,全县947 个棚分布在12 个乡镇53 个村。多数大棚建设年代较早,标准较低,水、电、冷库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机械设备相对落后,急需维修维护、更换和提升改造。

2.2 资金投入不足,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能力弱

发展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一次性投入大,多数农户难以承受。目前虽然每年均有政府扶持资金,但是仍有欠缺。政策配套不到位,用水难及水价高等问题普遍存在。部分产业基地建成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急需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方面下功夫。

2.3 技术人才缺乏,产加销全过程相对落后

县、乡、村(园区)三级产业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农业农村局缺乏蔬菜和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基层乡镇农科人员衔接断档,在提供服务指导方面乏力。青年劳动力匮乏,经营户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差,接受应用新技术能力弱,产业发展技术含量低。目前,县内各园区特别是食用菌园区大多依靠聘用外地技术人员经营,本地真正懂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同时,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发展蔬菜加工产业方面需要积极探索。

3 陵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就陵川县现状来看,蔬菜产业仍然是弱势群体实施的弱质产业,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十分关键。要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探索吸引社会资本路径,支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设施蔬菜发展。加大对蔬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用水、用电等方面优惠政策。拓宽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覆盖面,将蔬菜产业特别是露地蔬菜纳入保险范围,降低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效益提升。

3.2 加大新型技术应用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合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推广力度,集成一批安全优质、节本增效的适用栽培技术。拿出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蔬菜技术服务网络,重点培养乡土技术骨干、技术能手,逐步提高整体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真才学的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开展实地指导、媒体影音、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切实解决生产销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指导。

3.3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对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检测力度,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做好绿色、有机蔬菜认证及认证后监管工作,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蔬菜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蔬菜也“疯狂”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