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番茄肥药双减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15马卫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9期
关键词:叶面番茄农药

马卫华

(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山西 临县 033200)

1 技术概况

在番茄绿色生产栽培过程中,推广应用植康微生物休眠菌、每0.067 h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 000 kg 或100 kg 炒熟的黄豆磨成粉、阿泰灵(6%寡糖·链蛋白)+ 冠蓝(1 000 亿个枯草芽孢杆菌)功能苗、高垄宽行栽培、物理与生物防治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重点推广使用植康系列微生物休眠菌、修复土壤,叶面喷施和冲施,物理和生物制剂农药结合防治技术,从而有效调控土壤连作障碍及农药残留,保障番茄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它的实施有益于提高番茄绿色生产水平,有益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 技术效果

通过推广应用植康微生物菌剂,炒熟黄豆粉发酵,结合物理+ 喷施生物制剂农药等绿色生产、防控技术,番茄产量提高1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50%,减少投入和用工成本25%,农产品合格率达100%。

3 技术路线

指导示范区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培育健康壮苗,使用植康微生物菌剂、腐熟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物理和生物农药综合防治等措施,提高番茄丰产能力,增强番茄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改善番茄的生长环境,控制、避免、减轻番茄相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 科学栽培

4.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抗病品种,如“晟唐480”、“金粉硕果”、“酸甜果101”等番茄品种。

4.2 培育抗病功能苗

采用专用育苗基质、穴盘育苗,其核心技术是将阿泰灵(6%寡糖·链蛋白)+ 冠蓝(1 000 亿个枯草芽孢杆菌)2 个有机生产投入品按一定比例,用水充分溶解后,植入育苗基质搅拌吸附生产功能性种苗,在花芽分化时(3 片真叶,4 叶露心)再按一定比例喷洒幼苗,调控强化根系促进生植生长,种苗生长进入50 d 时,再进行第3 次喷洒,种苗通过3 次诱导来实现种苗抗逆、抗病效果最大化。

播种到齐苗,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22℃~25℃;齐苗到第一真叶长出,白天25℃,夜间15℃,降低温度维持较大昼夜温差,防止秧苗徒长;第一真叶长出,白天25℃,夜间15℃,促进花芽分化及着花节位降低。2~3 叶期白天25℃~30℃,夜间16℃~18℃;定植前3~5 d 要加强通风使幼苗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0℃~22℃,夜间10℃,短时间夜间58℃。

4.3 重施底肥

重施底肥,合理配方,以肥调水,壮株促棵。每0.067 h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 000 kg 或100 kg 炒熟的黄豆磨成粉,全程使用(植康)微生物休眠菌,修复土壤,叶面喷施和冲施,真正做到(三零零)化肥,零化学农药,零激素,生产安全绿色健康食品。

4.4 整地定植

定植前7~10 d 扣膜,密闭烤地,使10 cm 地温稳定在12℃以上。栽培番茄的地块深耕25~30 cm,要提早做垄,覆膜提高土壤温度。一般起高15~20 cm、宽70 cm 的垄,最好安装滴灌,采用膜下滴灌、膜下暗灌,一膜双行的种植形式。采用高垄宽窄行种植,行距70~80 cm,株距45~50 cm,留苗密度2 200~2 400 株/0.067 hm2。

早春大棚栽培,可在4 月5 日以后栽培,大棚内加小拱棚,还可提前10~15 d;寒流刚过,晴天,上午栽苗,及时浇水。

4.5 肥水管理

整地前浇足底墒,定植后适当控水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发棵壮秧。大苗的缓苗后到开花坐果前,一般不浇水;小苗的或干旱时,在开花之前浇一次小水。浇水遵循“五浇五不浇原则”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水;浇暗水,不浇明水;浇小水,不浇大水;浇活水,不浇死水。浇水当天中午大通风散湿气。

到番茄第一穗果核桃大小时肥水不断,每7~10 d 浇1 次水,追1 次肥,做到每层果实膨大时给1 次肥水,要注重中后期追肥,补充微肥,尤其是钾肥。

4.6 整枝打杈

春早熟或秋延后栽培,选用早熟品种,采取双干或三干整枝法;越冬栽培选用无限生长类型的中晚熟品种,采取单干或改良单干整枝法;长季节栽培可采取落蔓整枝技术。

4.7 打叶摘心

当最上目标果穗开花时,留2 片叶摘心,保留其上的侧枝,有限生长类型不摘心。进入结果盛期后,及时摘除病叶、枯叶和老叶。

4.8 保花保果

设施番茄保花保果的主要措施是培育壮苗,花期在棚室内放置雄蜂授粉或使用锂电型番茄电动授粉器授粉。同时要注意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 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

4~ 6 果。

4.9 隔离防虫

常见的大棚虫害主要有斑潜蝇、白粉虱、蚜虫等。要在风口上拉实防虫网,防室外的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进入大棚,通风口张挂60~80 目防虫网,杜绝害虫入棚。

4.1 0 清洁田园

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园清洁。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防虫板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对不同波长、颜色的趋性,在设施内放置黄板、蓝板,对害虫进行诱杀。

5.2 高温闷棚

晴朗天气早晨浇透水,封闭大棚,温度达到48℃~50℃后保持设施密闭2 h。能有效防止霜霉病等病害。

5.3 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病虫害,在蚜虫发生初期,用最辣的小米辣椒、大蒜、生姜、白醋、白酒各500 g 封闭浸泡72 h,然后过滤,以1∶30 叶面喷施,每7~10 d 喷施1 次,能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

5.4 防治棉铃虫

钾维盐、苏云金杆菌高效生物制剂农药防治。药剂必须做二次稀释,药要打到叶背面和嫩尖儿上。

6 植康系列微生物菌剂的应用

6.1 土壤修复

在定植前20~30 d,下足微生物有机菌肥,有机质是微生物菌最大的碳能源,旋耕均匀后喷水,保持水分在30%~45%的湿度后进行浇灌或者喷施植康,土壤的影响程度不一样,用量也就不一样,成本逐年下降。

6.2 叶面喷施

代替杀菌剂解决病原菌真菌、细菌危害叶子和茎杆问题。叶面喷施浓度为1∶10~50 倍液,要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调整浓度进行喷施,每10~15 d 喷1 次。

6.3 零化肥,零农药生产技术

第一步:黄豆50~75 kg(每0.067 hm2用量)炒熟,碾成面粉,用500~1 000 kg 清水浸泡7~10 d 做好准备。

第二步:用清水浇湿土壤至45%的湿度用雄霸植康原液25~50 kg+ 已浸泡过黄豆水混合配全场泼洒或喷灌,然后翻地。

第三步: 定植后5~7 d 后用雄霸植康原液3:30 兑水+ 风云植康50~100 mL/ 桶喷施叶面正反面喷湿透。

第四步:按照第三步配比,10~15 d 喷施1 次(果实膨大期、灌浆期每5~7 d 喷1 次),直至收果为止。

这里的75 kg 黄豆面在植康系列微生物休眠菌的分解下代替了有机肥、复合肥。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好吃、卖价高。

注意事项:植康严禁与一切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使用前摇匀,根据使用量倒出后立马盖紧瓶盖,摇一摇再打开瓶盖让空气跑出来后,再盖紧瓶盖;一定要在阴凉通风处存放。

7 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推广应用植康微生物休眠菌、炒熟的黄豆磨成粉、阿泰灵(6%寡糖·链蛋白)+ 冠蓝(1 000×108个枯草芽孢杆菌)功能苗等实用技术,可提高番茄的抗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10%以上,同时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节约农药使用成本和人力成本。按照番茄棚室生产平均收益计算每0.067 hm2可增收3 000 元,节省农药成本200 元。

7.2 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番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番茄的产量,降低农药的用量,同时也减轻农民的工作量,增产增收,给农民带来切实的效益;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商品农药残留,商品达到绿色农产品要求,有益于保障食品安全;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环保意义重大。

8 适宜区域

北方设施栽培番茄产区。

猜你喜欢

叶面番茄农药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叶面上的小水珠
HOME家系列
秋吟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