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20-12-15刘金枝
刘金枝
(夏县农业农村局,山西 夏县 044400)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为多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啃食玉米等多种作物。2017 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2019 年8 月份在夏县零星发生。
1 夏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现状
1.1 夏县产业现状
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以小麦、玉米连作种植为主,小麦面积2.13×104hm2、玉米面积2.4×104hm2、果树0.6×104hm2、蔬菜2.13×104hm2、药材0.53×104hm2。包含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反季蔬菜等作物,其种植模式安排紧密,农田几乎无闲置。
1.2 草地贪夜蛾发生现状
2019 年8 月6 日,夏县尉郭乡阴庄村发生草地贪夜蛾虫害,面积约2 hm2,属点片发生;虫口密度:百株有0.25 头,虫龄2~5 龄,有虫株率0.5%。地块为夏玉米,播种较晚,苗期用过一次杀虫药,当时属小喇叭口期。
2 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习性
草地贪夜蛾一年可发生多代,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在28℃条件下,30 d 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成虫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等活动,以温暖潮湿的夜晚最为活跃,白天藏身在地面的植物残枝叶片或其他隐蔽处,也可在叶片基部的叶腋处。成虫寿命为7~21 d,平均约10 d,多为2~3 周。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性诱性,可利用测报灯和性诱剂在成虫适宜发生场所进行监测。
2.2 为害症状
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幼虫可钻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实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在玉米上,1~3 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 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2.3 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成虫翅展32~40 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虫灰色至灰棕色;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雌虫交配囊无交配片。
3 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法
3.1 物理防治
采用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措施,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虫性和耐虫性。
3.2 生物防治
轮换使用多杀菌素、氟氯氰菌酯、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化学防控。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达3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3.3 诱扑诱杀
突出“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加强虫情监测,采取灯诱、性诱控制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在成虫发生初期,集中连片使用太阳能自控、多方式高效害虫诱捕器,在田间1 hm2安装一套,诱杀草地贪夜蛾,同时诱杀其他鳞翅目等害虫成虫;采用配套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芯的夜蛾诱捕器,以每0.067 hm2配1 套的密度连片大面积使用,诱捕时间从成虫开始,诱捕器进虫口高于地面1.2~1.5 m。
3.4 幼虫防治技术
卵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施药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前(低龄幼虫夜间取食危害),选用生物农药防治应在卵孵化盛期施药,选用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防治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 一般情况可选用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多杀菌素、印楝素、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
3.5 应急防控
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苏云金悬浮剂、氟铃脲·茚虫威、甲维盐·高氯氟、溴氰虫酰胺等,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