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彦:满头青发悄然逝,白首无悔从教行

2020-12-14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论文实验

从参加工作第一天,曾彦就坚持在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这一干,就是33年。这33年来,他用坚守与担当、责任与爱心书写着对教育的不变情怀,始终把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曾彦关爱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在专业知识方面,曾彦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2000年至2007年期间,他先后参加了重庆教育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的函授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他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2002年,曾彦被推荐为丰都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经过三年的学习培训,于2005年被评为“丰都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2012年被評为“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曾彦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确定相应教法,积极推行“3×2”高效课堂小组学习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探究,观点由学生陈述,理由由学生阐释”,把课堂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2002年,曾彦开始从事教导工作,同时又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他,不得不“教导、教务、教学”一肩挑,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深入课堂听课,把握各年级的教学状况,晚上备课、改试卷、拟定各种教学活动方案,常常是披着晚霞最后一个回家。短短几年时间,他规范了学校各学科教学常规,在全县率先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提高了教师备课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曾彦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县级实验课题“从读学写”、国家级实验课题“课堂教学开放性实验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研究项目“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等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论文《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教育实验通讯》2000年第五期上发表,近20篇论文在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曾彦充分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带领一大批年轻教师成长。2009年,指导代秀德老师执教《唯一的观众》获重庆市首届新课程育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2010年4月,指导谭莉丽老师执教《乌鸦喝水》获重庆市小学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在他的培养下,一批又一批年轻老师渐渐成了学校骨干、县级骨干,为学校取得了诸多荣誉。

从教30多年,在教育这片热土上,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高深理论,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在三尺讲台上,用一支支粉笔,不断延伸他的教育人生,践行他的教育初心:白首无悔从教行。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论文实验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最酷的太空实验